预存话费得手机“靓号”?小心被骗
警方提醒: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进行交易
本报记者 赵艳君
预存2万元话费,就可以办理一个四连体的手机“靓号”。如果有人这样说,你会相信吗?结果,有人真信了,遗憾的是,他被骗了。
2月20日,聊城市公安局茌平分局洪屯派出所抓获一名犯罪嫌疑人黄乐。就是他,以代办“靓号”为幌子,伪造单据,诈骗他人近十万元。
目前,黄乐已被刑拘。警方同时提醒市民注意,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要迷信所谓的车牌、手机“靓号”,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进行交易。如需办理相关业务,请选择正规渠道,谨防被骗。
别有用心地搭讪
一周前,茌平公安分局洪屯派出所破获一起以办理手机“靓号”为借口的诈骗案件,抓获多次作案的犯罪嫌疑人黄乐。而张寒,正是这起诈骗案的受害者。
两人原本素不相识,一切都源于黄乐那次别有用心地搭讪。
去年12月的一天,因外伤住院的张寒,独自到医院附近饭店吃饭,认识了热情有加的“能人”黄乐。
当时,坐在邻桌的黄乐,见张寒胳膊上有伤,便主动过去提醒他,喝酒会影响伤口愈合。他的“暖心”,瞬间赢得了张寒的好感。越聊越投机的他们,互相加了微信好友。
见火候差不多,黄乐自称是移动公司员工,手里有很多“靓号”,走个程序,预存2万元的话费就可办理“四连体靓号”。
两人分别1周后,张寒接到黄乐的电话,对方自称垫付了2万元,给张寒成功预订了尾号为“6666”的手机号码,为取得对方信任,黄乐把交钱的单据拍照发给了张寒。
果然,看到单据上的信息后,张寒信以为真,于是毫不犹豫地通过微信转给黄乐2万元。几天后,面对心存期待的张寒,黄乐又以多存些话费和需要打点相关人员为借口,再次要求对方微信转账7000元。
意想不到的骗局
张寒没想到,自己苦苦等待心仪的手机号码时,黄乐正拿着骗来的那2万多元钱吃喝玩乐。
两次转账2.7万元后,见手机“靓号”办理依然没有动静,多次催促未果后,张寒便拿着手机上的“缴费单据”到营业厅去查询办理情况。
这一查,便查出了真相。营业厅工作人员明确告诉张寒,黄乐出示的缴费单据系伪造,他所承诺办理的那个号码,其他人一直在正常使用中,而且从来没有预存话费的相关记录。
意识到被骗的张寒随即报警求助,洪屯派出所民警掌握情况后,认真梳理线索,全面分析研判,于2月20日将犯罪嫌疑人黄乐抓获归案。
黄乐行骗的初衷,其实非常简单。
没有正当职业的他,偶尔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一则售卖手机“靓号”的广告,下面竟然还有不少人在询价。看到靓号如此受欢迎,“心思灵活”的黄乐,起了贪念——自去年6月以来,他以代办“6666”“9999”“2222”等靓号为幌子,伪造缴费单据,多次进行诈骗,涉案金额近十万元,所骗钱款全部用于生活消费。
目前,犯罪嫌疑人黄乐已被刑事拘留。警方提醒市民,所谓的四连体“靓号”,在很多人眼里是财富和面子的象征,而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人们这一心理实施诈骗,“日常生活中,要切实增强识骗防骗意识,警惕以办理手机卡等为由的各类诈骗行为。不要迷信‘靓号’,不要贪图小利。如需办理相关业务,选择正规渠道,谨防被骗。”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人物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