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封手写感谢信和它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敏
前几天,滨河实验学校收到了一封感谢信。这封信的背后,有一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写这封感谢信的,是76岁的老人王同才。事情过去好几天了,但提起当时的那一幕,老人的情绪仍十分激动。
原来,2月20日下午5时许,家住建设路董付新区的老人王同才,独自一人骑车出去玩。没想到的是,回家路上不小心把三轮车骑到了水沟中,自己怎么也上不来了。
几个在一旁玩耍的小学生,看到这种情况及时伸出了援手。他们跑过去,齐心协力把老人的车子推了上来。因担心再出意外,他们主动要求将老人送回家。
上楼时,孩子们有的搀有的扶,把老人安全送到了家中。老人的家人挽留他们吃饭,孩子们也谢绝了。
事后,王同才老人亲手写了感谢信,信上说,“从这几个孩子身上看到了教育的进步、人民的觉悟、学校的正规”。他还特意买了文具,连感谢信一并送到了学校。为了不打扰孩子学习,他把东西放在学校门岗就走了。
滨河实验学校副校长刘丽民解释说,助人为乐的三名小学生中,一个是运河实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另外两个是滨河实验学校的常万轩和王天诺。常万轩和王天诺是同班同学,都是五年级四班的学生。2月20日下午,他们在家附近玩耍时,正好碰到了把电动三轮车骑到了水沟里的王同才老人。看到老爷爷腿脚不方便,他们就赶忙上前帮了一把。
为了表彰常万轩、王天诺两位同学,滨河实验学校于2月25日召开了表彰大会,授予他们“助人为乐好少年”的荣誉称号。在表彰大会上,刘丽民号召全体同学向常万轩、王天诺学习,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热心帮助有困难的人,同时,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
刘丽民表示,这次表彰大会,在学雷锋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召开,为广大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在校园里营造了助人为乐、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