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造血干细胞
乡镇医生:这个机会 倍感珍惜
本报记者 刘敏
3月3日,与刘闯同赴济南的,还有另一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他是莘县张鲁回族镇卫生院的吴连勇,是一名乡镇卫生院的内科医生,他将成为莘县第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1978年出生的吴连勇,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每天与他打交道的都是普通老百姓。
“2012年,我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2021年11月,我接到了莘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说有一名患者急需捐献造血干细胞,我和患者初次配型成功,让我考虑一下是否愿意捐献。”吴连勇说,他当时就说,不用考虑,同意捐献。
吴连勇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捐献造血干细胞义不容辞。同时,他也是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自己的天职。
作为一名医生,吴连勇每天都和各种各样的患者接触,特别是血液病患者,他深知患者面对疾病折磨、高昂治疗费用时的无助。后来,高分配型成功,吴连勇对这个机会倍感珍惜。他说:“这是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想看到的,也是最高兴看到的事情”。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拯救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患者生存的一线希望。”吴连勇说,现实中,有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一定误解,认为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其实,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跟平时的献血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程序较复杂,对捐献者身体情况要求较高而已。“希望通过我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行列,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
今年3月3日至9日,吴连勇将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采集造血干细胞。能有机会挽救他人的生命,他感到无比幸运与自豪。如果今后还有这样的机会,他还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在基层卫生院,一年365天中,他在医院的时间往往会超过360天。“这次需要在济南待7天,我从没离开过工作单位这么长时间。”吴连勇说,他将把这次捐献之旅,当成一次休假,作为自己最美好的回忆来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