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一城湖·文韵

母亲的味道

○ 宋海平

“要吃还是家常菜,要穿还是粗布衣。”儿时,我经常听母亲说这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体会。如今,餐桌上的美食花样百出,口感不一,而我念念不忘的还是母亲做的豆豉菜。

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肉。在那个食材短缺的年代,母亲为了能让全家人吃上可口的饭菜,想尽了办法。比如,她用一勺白面兑水,调成糊状,打入一个鸡蛋,再放入葱花、油、盐、酱油搅拌均匀,蒸熟,一道清香滑爽的面糊糊便做好了,和着馒头、米粥,让人瞬间就有了食欲。再比如,她将几个小尖椒洗净切碎,放入油、盐、酱、醋调拌,就做成了一道酸辣可口的下饭菜。还有大缸里腌制的白萝卜、芥菜疙瘩、白菜帮等咸菜,捞出一个清洗干净,切成细丝,清脆可口,百吃不厌。

母亲为了让饭菜更加可口,每年立秋后会做一坛豆豉菜。母亲先挑选颗粒饱满的黄豆,洗净后晾至微微潮湿,然后在豆子上撒上面粉,搅拌均匀,豆子就变成了一个个小面球。之后,母亲会在土炕上铺一层报纸,把面球倒在上面,然后盖上新鲜的蓖麻叶,蓖麻叶上再盖一层纱布,最后再盖棉被。如果土炕的温度适中,不到半个月,面球表面就会长出霉菌,菌丝晶莹剔透,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霜。之后,母亲会将长满菌丝的豆子放在阳光下暴晒,直到菌丝消失,豆子变得僵硬,尝起来有淡淡的酸腐味,豆豉就做成了。

母亲一般用冬瓜做豆豉菜。她将冬瓜去皮、去瓤后,切成大小不一的方块,和豆豉掺在一起,放入菜坛,再放入适量的花椒、八角、姜丝、葱段、食盐,搅拌均匀,盖严盖子,静等一周,豆豉菜就好了。一坛豆豉菜够一家人吃半年多。

勤劳淳朴的母亲不仅心灵手巧,更有一颗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心。邻居张奶奶最喜欢吃母亲做的豆豉菜。张奶奶和我们无亲无故,她一生无儿无女,多年前老伴去世,几年前双目失明,日子过得清贫凄苦。母亲经常帮助张奶奶,刚做好的包子、馒头、丸子等,都会趁热给她送一些。做好豆豉菜后,母亲先盛一碗送给张奶奶,张奶奶一边津津有味地尝着,一边夸赞母亲手艺好。在母亲的帮助下,张奶奶的日子不再孤单凄苦,也对生活有了盼头。

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她做的豆豉菜也只能在我的梦中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加怀念豆豉菜的醇厚与鲜美。一次,我在一家酱菜店发现了冬瓜做的豆豉菜,就毫不犹豫地买了一些,反复品尝,却吃不出母亲做的味道。

在生活困难的年代,母亲总能用最朴素的材料调出最可口的食物,母亲的味道将是我此生的怀念。

2024-10-2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8755.html 1 母亲的味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