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综测评价“水赛”乱象须整治

□ 陈江

60元就能换来一张“国际竞赛”获奖证书?据媒体报道,为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引入综测排名制度,将其作为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分配乃至保研资格的重要依据,而学生通过参加各类竞赛得奖,就可以获得综测加分。近日,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不少分享自己拿国家奖学金、保送研究生的经验帖,其分享的核心“秘诀”就在于——付费参加“水赛”。

所谓“水赛”,是指那些门槛低、规则模糊、获奖率高、含金量低的竞赛。这些竞赛通常打着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旗号,实则以盈利为目的。它们通过松散的评审机制吸引大量学生参加,以此赚取报名费用。参赛者只需花费几十元报名费,提交一份简单的作品,甚至只是走个过场,就能轻轻松松获奖,从而在综测排名中获得加分。

60元买下“国际竞赛”获奖证书,这样的事情听起来荒诞又讽刺,然而,这却是对“水赛”乱象的真实描述。这样的竞赛不仅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反而助长了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风气。在“水赛”的诱导下,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放弃真正的学术追求和实践锻炼,转而寻求走捷径来获取综测加分,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也背离了高等教育的初衷。

“水赛”之所以能在高校中蔓延,根源在于综测评价体系的某些环节存在漏洞,使得一些不良机构得以浑水摸鱼,甚至存在花钱买奖的现象。这不仅让真正有价值的竞赛蒙受不白之冤,也让那些希望通过正当途径提升综测成绩的学生感到不公。

因此,整治“水赛”乱象,维护高校综测体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完善综测评价体系,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正的加分机制,确保只有真正具有含金量和价值的竞赛才能被纳入综测加分范围,同时加强对竞赛信息的审核和公示,提高透明度,让学生能够清晰辨别竞赛的真伪和含金量。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竞赛市场的监管,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规举办“水赛”的机构进行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这里还需要强调一点,大学生自身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拒绝参与“水赛”。毕竟,真正的荣誉和成长不是靠一张虚假的证书能够换来,而是需要通过自身不懈努力才能最终赢得。

据《钱江晚报》

2024-11-0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9391.html 1 综测评价“水赛”乱象须整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