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光岳楼买笛记

□ 庞洪锋

56年前,我曾和同学骑自行车往返50多公里,到古楼(光岳楼)买了一支竹笛。

这支竹笛,陪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美好的少年时光。

那时,我刚上初中。父母在东阿县顾官屯前秦村租房子居住。房东爷爷虽没上过几年学,懂的知识却不少,说起古楼来,头头是道。房东爷爷说,想当年,乾隆皇帝都在古楼上睡过觉。我觉得房东爷爷懂得多,就说爷爷您真厉害,他呵呵笑出了眼泪。

房东爷爷告诉我,古楼最下层,就是卖东西的,种类很全,要什么有什么。有笛子么?我问。房东爷爷稍稍愣了一下说,有,当然有。从那以后,我就有了一个愿望,要到古楼去一趟,买一支称心如意的好竹笛。

想到聊城古楼买竹笛,首先得解决交通工具的问题。听房东爷爷说,我们这里离古楼有五十多里地。那时坐客车可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我曾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会骑自行车。当时,父亲有一辆飞鸽牌自行车,除父亲下乡骑,其他时间,常常被乡邻借去骑着办事。我与会骑车的同学杨树商量后,将学骑自行车一事定在了晚上。

学校前的大操场,是我练习骑车的好地方。我小心翼翼地坐上车,杨树手扶后座防止我摔倒。也记不清学了多少个晚上,我终于会骑自行车了。刚刚学会骑车,我还不敢上大路。可是,当时我心里已是迫不及待了,连做梦都是到古楼去买笛子。

不能再等了。我和杨树商量了出行时间,打算星期天就出发。我告诉父母星期天我要去古楼买笛子,父母同意,给了我钱。

星期天一大早,我早早起来,吃完饭叫上杨树,我俩就骑车上了聊滑路向西而行。当然是杨树驮着我。

由于兴奋,杨树蹬车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没过多长时间,我俩就进了聊城城区。远远地,我们看到了雄伟壮观的古楼顶,很快就到了古楼前的那条大街。只见街上行人如织,两旁的商铺一家连着一家。我俩从古楼东门进去,只见往里靠右侧是排柜台,柜台里摆放着一些商品。我满怀期待地问售货员有笛子吗,售货员说有,就给我拿出一支竹笛。

这支竹笛比我已有的那支要长,笛身有黑色的花纹,两端各有一个白色的箍,笛的尾端刻有四个楷体字:天津静海。我问售货员,能试吹一下吗?售货员笑着说,可以。我小心接过笛子,轻轻摩挲着,从兜里掏出一个特意带着的蒜瓣儿,往贴膜的那个眼上拭了拭,增加贴膜黏度,然后认真贴上笛膜。不知是紧张,还是激动,我捏笛子的双手有些抖动,稍稍凝神静气后,我把手臂慢慢支撑在柜台上,轻轻吹起来。

我吹了《谁不说俺家乡好》《太阳出来照四方》其中的一段,又吹起《毛主席来到咱农庄》中的一小段,也许是因为渐入佳境,我的双手竟然不靠柜台支撑也不发抖了。那位售货员说,年纪不大,能吹的歌还真不少。我听了,心里得意,脸上微微热了一下。

我高兴地付了钱买下这支竹笛,随后和杨树在古楼东侧的小饭馆里吃了饭。我俩吃的大包子,杨树吃了三个,我吃了两个,每人还喝了一碗鸡蛋汤。吃过饭,杨树驮着我向着东方匆匆骑行。刚出城区,因为开心,我胆子大起来,说,我骑车带你。杨树问能行吗?我没搭话,双手握把,翻身上车,我说上啊,杨树说已经上来了。我两脚用力,向着家的方向奋力骑去,感觉没过多久便到了家。

回家之后,一些吹笛人闻讯而来,欣赏我从古楼买回的竹笛,来的人有熟悉的同学,也有不相识的校外吹笛爱好者。我们切磋笛艺,交流提升,还听说有的人也骑自行车到古楼去买了中意的笛子。

我请音乐老师马老师帮我校验新买的竹笛的音准。马老师校验后,笑着说,每个音阶都精准。

因为这支竹笛,古楼在我心中越发亲切起来。

不久,我们学校成立了文艺宣传队,负责人是马老师。宣传队成立了乐队,好友华拉二胡,我吹笛子,我用的笛子就是从古楼买的这支。

这支竹笛陪伴了我几十年,现在,每当我看到它,心里还是会涌起一股暖流。

2024-11-0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59451.html 1 光岳楼买笛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