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
标题导航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做豆腐

21世纪初,东昌府区沙镇一农户在做豆腐。张黎 摄

□ 耿仁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早晨,我的家乡阳谷县十五里园镇十里井村上空经常飘荡着响亮的梆子声,时远时近,时而停止,时而响起。听到梆子声,村里的人们就知道是换豆腐的来了。换豆腐,是因为那时候豆腐大都不是花钱买,而是用黄豆以物换物,一斤干黄豆换一斤干豆腐。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里穷,三叔二十七八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他心灵手巧,跟着院里的二爷爷学会了做豆腐。

那个年代,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村民普遍不富裕,家里来了客人,才舍得用豆子换点豆腐来招待。磨豆腐是小本生意,赚不了多少钱,勉强能养家糊口。

做豆腐首先要选豆、去杂。按照一天需要的量,选出籽粒饱满的黄豆。

泡豆子。从选水来说,水要用日光晒熟的水。水中的矿物质丰富,才能出好豆腐。如果水选不好,豆腐就没有那么好吃,也出得不多。比如,一般情况下,一斤豆子能出一斤九两至二斤干豆腐,如果水选得不好的话,一斤豆子只能出到一斤六两上下。我们村西有一个小池塘,一年到头,清水荡漾,三叔就专门挑小池塘里的水来做豆腐。

把豆子用水浸泡12个小时左右,泡得完全鼓胀起来,用手一捏即碎为粉末的时候,就可以上小石磨了。

接下来就要扯磨子了。这需要一个专为家庭磨豆腐所做的装置——小石磨。小石磨直径小,两扇磨石薄,转动起来十分轻快。小石磨拴上两根长木杆,扯磨子的人站在原地不动,不用围着磨子转圈,一手握一根木杆,一推一拉,扯动木杆,使磨子转动起来;另一人执勺柄,往磨眼里添泡好的豆子。扯得快,就得添得快,一勺一勺地往磨子上舀,磨出来的沫子滴淌到小石磨下边的大木盆中。

我曾见过三叔扯磨子。他一只手扯动一根杆子,一推一拉,一仰一俯,快慢有序。奶奶在旁边给他打下手,负责往磨眼里添豆子。扯磨子看似像在轻盈地舞蹈,其实,是个力气活儿——张开胳膊,牵动全身,非常累人。不熟悉此活的人,扯一套磨子会出一身汗。

将沫子舀进吊包里,进行过滤,把豆腐渣分离出来,叫过包。在铁锅上面,吊起一个白布包,包的四角拴在不同的方向。不停地摇晃布包,使沫子和水滴到锅里。包里的水少了,再加上水继续搅匀摇晃。到包里只剩下豆腐渣的时候,过包这道程序就完成了。豆腐渣是豆腐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人可以食用,也可以给牲畜做精饲料。

过滤下来的豆浆滴淌到锅里,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开锅后有气泡,得用瓢扬锅。扬锅也是一个技术活,要顺着锅的一个方向扬,否则做出来的豆腐没有光泽,味道不好,这锅豆浆就废了,出的豆腐也少。烧到锅里的豆浆沸腾后,便可停火。

点豆腐,是做豆腐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一个技术活。它需要根据所用豆子的重量、泡豆和过滤时几次的加水量,计算出用盐卤的数量,还要掌握往里加的盐卤温度。点老了,味道发苦,颜色发暗,产量还少;点嫩了,不成张。如果加得恰到好处,搅拌均匀,加盖一闷,原来一缸白浆,经过这样一点一搅拌,很快就成了一缸鲜嫩的豆腐脑。

用大马勺将煮熟的豆浆舀到缸里,闷一会儿,就往豆浆里浇盐卤或石膏水。把盐卤或石膏称好,放勺子里加水搅匀,随浇随用勺子搅匀,浇得细且慢,待豆浆凝成白块,就停止浇盐卤,这就叫“盐卤点豆腐”。只见三叔左手端一个勺子,右手再拿一长把勺子,把勺子插到缸底,左右手不停地翻动,让石膏水和豆浆快速混合。大约三分钟,用一把小刀插在豆浆里,看是否粘刀。提出刀后,刀片上干净,说明分量比例正好;如粘刀,则需要再倒点醋撒在豆浆里闷一会儿。盐卤点出来的豆腐比石膏点出来的豆腐颜色味道都好。

我还记得,三叔第一次做豆腐的情景:那是一个暮秋的夜晚,夜色已深,我已经入睡,三叔把豆浆煮熟,用盐卤点好了豆腐脑,呼唤全家人都来喝。迷迷糊糊中,我听得父亲叫我,从炕上一骨碌爬起,端起一碗豆腐脑来,喝到嘴里,一股清香溢满喉头……

最后一道工序是上模子。正方形的模子是用木板钉成的。需用四五个模子摞在一起,约二尺(一尺约合0.33米)高。模子下边垫有一块平板,模子里铺豆腐浮子(用白布裁成的正方形,要比模子大一些,能折叠过来),需备三十多块同样的浮子。

用大瓢舀“点”好的汁子,一瓢一满浮子。浮子一块挨一块地往上铺,一个模子框内浮子满了,就再上一个模子,继续铺浮子,一瓢一瓢地往浮子上舀,三十多块浮子上完了,缸里的汁子舀净了,模子也高起来了。模子的上边有一个压板,在框内可上可下。木板上再压木块、木杠子,用劲慢慢压,使浆水流出。压豆腐,得压得均匀,压快了不行,压慢了也不行,一直压到布包不再滴水或滴水很少时为止。

隔不长时间即可开始卸模子,一块一块往下卸。将模子完全卸下,解开浮子,薄薄的豆腐一块一块地像白毡饼似的呈现在眼前。厚度3—5毫米的干豆腐,八九块摞在一起,折叠过来叫一墩子,一墩一墩地放到小笸箩或木箱里,散发着浓郁的豆香味,就可以串乡卖钱、换豆子了……

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三叔骑上自行车,车上放着一墩一墩的豆腐,还有盛放豆子的口袋,以及杆秤。他敲着豆腐梆子,串乡沿村售卖,换回黄豆再继续做,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三叔的豆腐坊不仅给周围村民提供了美食,还为我们家增加了一些收入,成为我儿时难忘的记忆。

2024-11-21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0272.html 1 做豆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