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记录聊城撑杆跳“飞人”往事
本报记者 赵宗锋
“终于,飞起来了!”
50年后,69岁的郑长岭依然记得,第一次成功完成撑杆跳时,那个腾身而起的瞬间“飞起来”的感觉以及落地后激动的心情。
握杆、助跑、插杆、起跳、拧身、飞跃……撑杆跳门槛高又极具挑战性,至今依然是田径场上较少见的,需借助额外设备且运动员与设备完美结合,才能创造好成绩的田径运动项目。
尽管观赏性极强,但因为是亚洲人的弱项,所以撑杆跳项目在我国关注度不高,参与人数更少,我国的撑杆跳项目已经有很多年没有问鼎过各类大赛。
东京奥运会上,1996年出生于深圳的黄博凯曾经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他是当时赛场上撑杆跳项目中唯一的中国人。
鲜为人知的是,就在我们聊城,市民郑长岭在50年前便参与了撑杆跳的训练。一张发黄的照片,成为聊城撑杆跳“飞人”的一段美好见证。
竹竿做撑杆
条件简陋挡不住“飞人”训练脚步
两根铁管做支架,一根细竹竿做横梁,一根粗竹竿做撑杆,年轻的自己在空中……50年后再翻出照片,看着照片中的场景,郑长岭满是感慨。
照片是在训练过程中,由一名老师抓拍的,那一年,郑长岭18岁。
有资料显示,在1952年,该运动世界级比赛所用撑杆已经跨越竹竿阶段,步入“铝合金杆”时代。但在聊城,郑长岭在1971年进入卫校学习并接触这一项目时,手里握的依然是竹竿。
“竹竿没有弹力,和现在玻璃纤维撑杆,简直没法比。”3月2日,郑长岭笑着说,尽管竹竿看起来很粗,其实很容易断。两年的训练过程中,他没少挨摔。
郑长岭很享受这项运动带来的快感,事实上,在当时的聊城地区,训练撑杆跳的人,也就四五个。而在聊城卫校,郑长岭是唯一一个。
“撑杆跳对于技术要领要求很高,对于力度、灵活性、弹跳力更是有着明确要求。”郑长岭说,自己个子不高,但胜在臂力强、身体灵活,弹跳力强,很快适应并喜欢上了这项运动。
因为参与人数太少,每当聊城举行田径运动会,郑长岭总是很出“风头”,成绩也都很不错。
2.6米,这是郑长岭当时跳出的最好成绩。与现在动辄6米多的成绩相比,显然差距不小。但如果考虑到当时硬竹撑杆等条件限制,再与自身一米六的身高相对比,这个成绩的确很不错。
“每次比赛,都有很多人观看,总有人在欢呼。”郑长岭说,当时的自己,感觉真的很好。
两会传喜讯
他期待设施升级激发全民健身热情
1974年,郑长岭调到天津,工作了几年,撑杆跳训练基本中断了。也是在那里,他见到了一所学校专门购置的尼龙撑杆,据当时参与训练的运动员称,这根撑杆价值180元。这对当时的郑长岭来说,无异于巨资:他每个月的工资,才30多元钱。
“握着那个撑杆,感觉完全不一样。”郑长岭说,他有很长时间,完全不得要领。看着更年轻的小伙子在场上一次次加速、飞跃,郑长岭知道,新的时代来临了,撑杆跳这个项目,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没了撑杆跳,还可以有其他项目。事实上,当年在卫校,郑长岭最先接触的是跳高。他虽然个子矮,但因为弹跳力强,他的跳高成绩反而最好,而跳远,他也能跳出5.4米的好成绩。
“打小喜欢运动。”郑长岭说,进了卫校之后,他的这一特点被当时的聊城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育老师姜一岩发现,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对体育的兴趣一发不可收。直到现在,一张姜老师指导他和几位同学练习跳高的照片,仍被他珍藏得很好。
“前一段时间,又遇见了姜一岩老师,他的身体还很棒。”郑长岭说,“姜老师说,长岭啊,你知道自己当年其实最适合训练什么项目吗?是体操,但我们哪里有那个条件啊。”
与撑杆跳短暂相守,与跳高跳远终有一别,但郑长岭的体育乐趣一点都不少。此后,郑长岭工作之余还参加足球队,以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身份,拿到过多次职工足球联赛冠军。
“直到现在,走在路上或者去买早餐,还是会有人认出我来,说当年看过你的比赛,你就是明星。”说到这里,郑长岭哈哈笑了起来。
在郑长岭看来,明星不明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体育锻炼,自己有一个好身体。
“你看现在,早起锻炼身体的人越来越多。”郑长岭说,这说明大家对于体育健身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今年聊城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将更加注重以‘微服务’体现大民生,谋划实施一批民生实事。要新增各类体育场地800块以上,新增、更换体育健身设施6000件以上,这是大好事。”郑长岭说,北京冬奥会之后,大家的体育热情进一步提高,以后体育设施配套更齐全了,相信大家的身体素质也会越来越好。
(老照片均由郑长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