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何以聊城 弦歌不辍

□ 侯莎莎

11月29日至30日,山东在曲阜举办“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何以中国,弦歌不辍,源于对文化根脉的守护。

聊城,位于山东省西部,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2500多年的建城史,在代表农耕文明的黄河文化与代表商业文明的运河文化的双重滋养下,涵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绵长的文脉。说到延续文脉生命力,近年来,聊城在文化“两创”上持续探索实践,使历史文化遗存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深度挖掘和利用文化资源。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聊城不仅是《水浒传》《金瓶梅》等文学名著中描述的城市,更是一座因拥有6处遗产点、2段河道被列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聊城通过精心打造节会、赛事、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为城市发展扩圈引流。今年正值光岳楼建成650周年,聊城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吸引八方来客以楼为媒,共襄盛举,共品中华文化之深邃,感受文旅交融之壮美。

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发展动能。通过“文化+”的赋能效应,发力文旅品牌建设,多业态打造“两创”展示空间,拓展地方文旅营销路径,打造独特的城市IP和品牌。从东阿阿胶、冠县灵芝、临清桑黄“聊城新三宝”到高唐锦鲤产业,这些具有聊城辨识度的品牌IP,均通过新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受到网友关注。

新业态迭出,城市“逆龄生长”。引入新兴业态和进行城市更新,可使城市在原有基础上焕发新生机,提升活力和竞争力。在聊城,围炉煮茶、汉服旅拍等新业态为古运河增添了一股朝气,海源阁古籍数字工程让人“云端”纵阅古今,米市街等老街道敞开怀抱迎接新友故交……这种业态的更新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潮流需求,还推动了文化遗存的创新发展。今年夏天,在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行(聊城站)活动中,来自全国20余所知名高校的师生以青年视角诠释新时代光岳楼文化,让聊城文化传承更具青年力量。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文艺作品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心声,能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本土文学作品《马颊河十二月》、戏曲电影《孔繁森》、电影《回西藏》、电视剧《铁血将军》等精品力作的推出,在丰富群众精神世界的同时,为聊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在“何以中国 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中,山东大学文学院讲席教授、《文史哲》编辑部主任杜泽逊表示:“弦歌不辍,不辍就是不停,不仅不绝,还要奏得更响亮更好听。”我们相信,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和创新思维,聊城推动文化“两创”工作将会更加出新出彩,也一定会有更多的人向往聊城、喜欢聊城!

2024-12-0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0869.html 1 何以聊城 弦歌不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