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婷:把村当“家”的80后第一书记

张文婷和老党员聊家常。刘亚杰 摄

文/图 本报记者 刘亚杰


3月3日上午,刚出花溪新村村委会,张文婷就马不停蹄地再次启动汽车,她要去看望88岁的老党员高丙训。

因为原来的村庄已经拆迁,老人暂时租住在其他地方,张文婷开车拉着记者穿过了一条又一条狭窄的胡同。

见到张文婷到来,高丙训拉着张文婷的手很是高兴。

“吃点花生,吃块糖!”老人赶紧拿来了一些零食热情地招呼她坐下。见张文婷不吃,老人显得有些“生气”,拿起一块糖亲自剥开,然后放到了张文婷的手里。

“大爷最近过得咋样?”“还有啥需求和困难没有?”张文婷连续发问。

“这闺女,多好呗,净想着我。”高丙训边和记者说话,边拿起一把花生放到张文婷的手里。


老人的眼睛更“亮”了


张文婷是来自聊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一名驻村干部,2021年10月,她到高新区顾官屯镇花溪新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也是这名80后第一次到农村工作。

“这个村属于拆迁村,目前安置区正在建设,群众大都在外租房生活,就连村委会办公目前也是租赁在别村的一处院里。”张文婷说,因为村民住得比较分散,尽快熟悉每家每户的情况,就成了她工作中最重要的事。

“现在一周开车行驶的距离,比原来一个月都多。”

有的村实在不好过车,她就把汽车停在村口走进去。

每次学习、开会,花溪新村的党员们都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来,学完后大家也舍不得走,总要再待上一会儿聊聊家常。“张书记很接地气,年轻有活力,做事也细心。”李堂村是花溪新村的一个自然村,在李堂村网格党支部书记李兴燕看来,这也是张文婷深受村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张文婷看到村里有些上年纪的人花眼,有的老花镜用了好几年,度数都不合适了;有的老两口一个花镜轮着用,她便从自己工作经费中拿出2800多元,购置了200多副老花镜,免费送给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老人们从此告别了模糊世界。

“其实村里也没什么太大的事,就是一些家长里短,只要用心用情去做,真正走进群众的心里,群众就会对你认可。”张文婷说。


第一书记成了“带货主播”

       花溪新村有一位老人,尽管不到60岁,但一只眼睛长期是红肿的,在走访时,张文婷了解到,他的眼睛以前干活时留下了后遗症。老人有三个孩子,目前两个已经成家,最小的在北京上大学。
       他和老伴在村里的荒地上养着80多只鸡、30多只羊、1头牛,还有十几条狗和一些鸭子、鸽子,这些成为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张文婷了解情况后把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和抖音号打造成了给老人“带货”的主战场。
       因为老人没有智能手机,张文婷就把钱提前从卡里取出来,从村里回城里的时候便从他家过,把笨鸡蛋捎回去。城里的朋友要买几只鸡,张文婷也捎回去。

“乡亲们助我一路成长”

       张文婷说,都说第一书记驻村帮扶群众,在她看来,与乡亲们的接触也从精神上帮扶了自己成长。
       张文婷自己也有孩子,老大上小学,小的只有2岁9个月,已经送进了幼儿园。除了工作便是家庭,收拾家务时可以听书,陪孩子时可以做运动,开车时可以学英语。她一点儿也没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每天就像打仗一样,从早上6点起床就开始上战场,到夜里10点把孩子们哄睡才算结束。每天过得非常充实,不虚度一刻光阴。”张文婷笑着说,现在自己一张口就是“我们村如何如何,我们村谁谁怎样怎样”。在她看来,自己已经是这个村的一员了,而且,这个村的很多人和事也让她对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

2022-03-08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147.html 1 张文婷:把村当“家”的80后第一书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