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年资助200多名困境学生
聊城一中爱心社里爱意浓
本报记者 刘敏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在聊城一中,有这样一个爱心社,成立5年多来,资助困境家庭上百个,给困境学子送去了希望。
聊城一中爱心社,成立于2017年11月15日。学校爱心社的成立,与一个特殊的签字批条有关。
原来,当时有一个学生家庭生活困难,学校领导签字,特批给予其一定的餐费补助,这让聊城一中党委书记、校长李荣军萌生了一个想法,组建学校的爱心社,帮助学校那些困境孩子。
从教10多年的孙萌萌,是聊城一中爱心社的指导老师。为了解困境学生的家庭情况,孙萌萌经常深入困境家庭。最近几年,她很少休过完整的周末和寒暑假。
孙萌萌在学校政教处分管女生宿舍工作。“做学生管理工作,得细心,还得有爱心和耐心。”因为工作原因,孙萌萌一直距离学生很近,学生的一些变化她能敏锐地感觉到。
有一次,孙萌萌偶然发现,一名很活泼的学生情绪突然变得低落。她耐心询问之后才知道,这名学生的父亲得了重病,家里发生了很大的变故。
了解到这名学生的处境后,孙萌萌很难过,她不但自己倾囊相助,还发动全校师生为其捐款。
除了分管女生宿舍工作,孙萌萌每周还要给学生上健美操课。上课时,孙萌萌经常和学生聊天,带给他们正能量,想办法为他们解压。
在一次上课时,孙萌萌还发现了一名困境女生的秘密。通过她的帮助,这名女生的吃饭、住宿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让孩子衣食无忧,可以安心地学习,我们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陪她吃饭、陪她跑步、陪她聊天,在孙萌萌的陪伴和鼓励下,现在这名学生已经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作为爱心社的指导老师,看到困境学生,看到他们吃不好饭,孙萌萌会心疼。对于这样的学生,她总想尽可能地去帮一把。
“自己每个月给孩子一二百块钱,虽然帮不了所有孩子,不过,能帮一个是一个。”孙萌萌做这些事,只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她说,年轻时不能碌碌无为,一眼看到底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
自聊城一中爱心社成立以来,孙萌萌就一直担任爱心社的指导老师。她说:“做好本职工作之后,能利用课余时间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对社会尽一份责任,是自己最开心的事。”从倡议、募捐、筹款,到把善款送到学生手中,孙萌萌总是身体力行,走在最前面。在她的带领下,聊城一中爱心社目前已帮助200多名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解决了学费、食宿等问题。
“最近的一次捐助发生在春节前。学校爱心社给28名学生和4名老师共送去了6万元资助金。”孙萌萌解释说,为给未成年人送去关爱,让他们可以健康成长,学校爱心社对困难学生的资助都是隐形的,为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