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师张福文的9年公益路
本报记者 刘敏
三月,春意渐浓。在我们身边,默默做公益的人越来越多。东昌府区闫寺街道侯付小学的张福文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做公益9年,他成了学生心中的好榜样。
1978年出生的张福文,老家在冠县柳林镇。
“在老家上初二的时候,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个孩子生病的消息后,就把自己省下的零花钱寄了出去。”张福文回忆说,他当时写了一封信,把钱夹在了信纸中。
多年过去了,张福文只记得当时寄的都是零钱,具体数目,他已想不起来是多少了。
那个生病的孩子,老家在陕西。之后,对方把一封感谢信寄到了学校。
那时候,车马慢,书信远。学校接到那封表扬信时,张福文已经转校了。虽然张福文已离开学校,校长还是把表扬信原文抄到了学校的黑板报上。
一封信,写满了整个黑板。后来,听同学说起,张福文才得知此事。
“上初中时,同学们的一日三餐基本都是馒头加老咸菜。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不富裕。”张福文说,那是他第一次做公益,捐款是从零花钱中省下来的。
在生活中,张福文不善言辞,是一个心底特别柔软的人,看到身边那些有困难的人,总想去做点儿什么,就这样,他在公益的路上越走越远。
2013年,张福文和几位热心公益的微博网友发起成立爱心组织,2014年底,“聊城爱心驿站”在东昌府区民政局正式注册。从最初的爱心衣物捐赠,到参与环境保护、爱心小屋等社会公益服务,9年时间,张福文和他的伙伴们已开展大小活动近300次。
让张福文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8月初,云南鲁甸发生地震。正值暑假期间,张福文没和家人打招呼,就去了地震灾区救援。在机场,他做了两天的志愿者。
刚开始做公益,张福文用的是“@乐活聊城”的网名,周围的老师和学生并不知道这件事。后来,作为一名“公益达人”,张福文逐渐被周围人所熟知,并获得多项荣誉。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村小学老师,张福文也成了学生心目中的榜样。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政治课。
“做公益,一个人会感到有点儿难,一群人就有了坚持的动力。”张福文说,做公益9年,看到受助者的生活有了改善,他内心感到无比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