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共享解决更多社会痛点

□ 李丽

前不久,新华社一篇《破“一床难求” 我国多地试行“共享病床”》的报道见诸各大媒体,引发读者广泛关注。着眼患者“一床难求”之忧,我国多地医院探索试行“共享病床”——打通各科室,医院哪里有病床,患者就住在哪里,让全院床位成为流动的共享资源,减少患者入院等待时间。想想有些大医院特别是知名三甲医院,病号多时只能在走廊里设置病床的情景,“共享病床”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消息。

“共享”一词出自《东周列国志》,意思是分享,将一件物品或者信息的使用权或知情权与其他所有人共同拥有。2017年12月,“共享”入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共享已涉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共享单车、共享自习室、共享厨房、共享妈妈等,并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不断以新的表现形式走入大众视野。

共享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思路。“共享病床”正是缓解大医院住院难的一种解题思路。中日友好医院在没增加病床、没增加医护人员的情况下,试点“全院一张床”管理,实现了让患者尽早住院。试想,如果“共享病床”的模式在全国推开,肯定能解决更多群众的住院难题,其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将大为增强。共享单车、共享厨房、共享充电桩等共享服务,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它们的出现为人民群众解决了难题,符合人民群众需求,实现了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共享是一种精神。不难发现,高校中各式各样的“共享”项目正在不断涌现,比如江苏科技大学的“共享厨房”,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携手推出的“共享食堂”等,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与广泛好评,名称虽然稍有不同,但他们的“共享精神”是相通的。这些共享项目在让同学们受益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了凝聚力,这也正是高校教育的应有之义。成都、重庆出现的“共享妈妈”“共享阿姨”,彰显的是志愿者的大爱与奉献精神,是社区工作人员的为民情怀。

共享的过程也是共建的过程。新型共享在带来诸多利好的同时,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需要我们以包容之心去看待。共享发展必将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只有不断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汇聚民智,提升“共享”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能推动社会实现高质量、持续性发展。

2024-12-3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2578.html 1 让共享解决更多社会痛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