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族如何进行日常防护
本报记者 鞠圣娇
对办公族来说,有的每天在办公场所接触不少陌生人,有的所在办公场所空气不流通,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呢?3月9日,聊城市传染病医院胸内科副主任医师毕科研建议,要重点关注办公场所电梯、食堂、办公室这3个高危地带。
电梯
电梯内空气不流通、人员往来频繁,电梯按钮更是高频次接触部位,发生感染风险较高。
乘坐电梯时要戴好口罩,接触按钮时可用纸巾或消毒湿巾隔开,出电梯后及时洗手。
在电梯里,不要用手揉眼睛、接触口 鼻;尽量不在电梯内交流;低楼层的人建议走楼梯,爬楼时不要触摸扶手。
食堂
食堂就餐时,人员密度大且需要摘下口罩。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再摘口罩;摘口罩时,不要接触污染表面;错峰就餐,避免扎堆;避免面对面就餐,吃饭时尽量不说话;有条件的人可以自己带饭。
办公室
如果办公室人员来往频繁,建议佩戴口罩,并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
减少集中开会的频次,控制会议时长,尽量线上交流。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部。
毕科研提醒市民,单位的公共电脑键盘、门把手也应该定期消毒,而且使用过的口罩不要随意乱扔,应放入垃圾袋封口处理。上下班路上,超市购物付费时,要按照1米线的距离排队,戴好口罩,首选无接触支付;乘坐公交车时,可佩戴手套,减少触摸公共部位,不要触碰口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