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随时启程的勇气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

○ 安格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言辞简练,意蕴丰厚,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水墨氤氲、朦胧迷离的湖山雪夜图,令人心驰神往。

身为南方人的张岱,骨子里对雪有深深的痴迷。“大雪三日”,西湖一片寂静,张宗子的世界已然银装素裹。即便冬月的寒风刺骨、湿冷难耐,也无法阻拦他“独往湖心亭看雪”的脚步。在那“上下一白”的天地间,他乘兴夜游西湖,仿佛开启了上帝视角,欣赏着“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时年35岁的张岱,率性、洒脱的真性情展露无遗。

风华正茂之际鲜衣怒马;壮年岁月,看尽人间繁华;年至五十,国破家亡,洗尽铅华,隐忍于世,身着布衣,食以蔬菜,清风朗月相伴,痴心始终未改。隐居后的他在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旅途中,驾驭着“夜航船”,潜心著书立说,《西湖梦寻》《陶庵梦忆》《自为墓志铭》等作品,道尽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写满他对生活、历史的挚爱,也诉尽人世的浮华与苍凉。

《陶庵梦忆》8卷127篇,多以山川风物为底色。《白洋湖》中他描绘观钱塘海潮,“千百群小鹅”“百万雪狮”被怒雷驱赶,潮头咆哮争前,比喻生动形象;《炉峰月》里写他与好友登炉峰绝顶观月,“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令人惊心动魄;《西湖七月半》中,写他月下招呼客人纵情畅饮,夜深客散,泛舟湖上,“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袭面,清梦甚惬”,舒畅至极……在有关西湖、燕子矶、栖霞山等纯粹自然风光的回忆里,张岱记录往昔琐碎的日常,凭借丰盈的内心怀念故国,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安宁与幸福。1689年,93岁的张岱与世长辞,长眠于风景如画且书卷气息浓厚的山阴(今绍兴)。“于大千世界中抱朴守真,于无形混沌中坚守自我”,张岱的生命因此有了长度,也由此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泼墨米颠画,移情伯子琴。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山水之间,自有真谛!面对命运的坎坷波折,不妨怀揣对一朵云、一束花、一汪泉、一畦稻香的热情,行至平芜尽头,拥抱大自然,于幽幽青山之中觅得随时启程的勇气。

2025-01-20 ——《湖心亭看雪》读后感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3977.html 1 寻觅随时启程的勇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