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处是故乡

——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 耿攀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我翻开《一个人的村庄》,在字里行间寻找那些神秘的乡音。刘亮程的文字如同晨曦中的露珠晶莹剔透,处处呈现出故乡的轮廓。

在《一个人的村庄》里,时光如一条悠长的河流缓缓流淌,带走往昔的喧嚣,留下岁月的沉香。文中的“我”仿佛置身于那片黄土地上,感受着时光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悄然流转。村庄是岁月的容器,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悲欢离合。

“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我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走动、居住和生活,那不是我的,我不会留下脚印。”故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记忆的地方。它既是我们成长的起点,也是我们心灵的归宿。刘亮程通过这段文字,传达了他对故乡的复杂情感。

无论走到哪里,故乡总能牵引着我们。刘亮程用他那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故乡的炊烟、田野、猫狗、老屋和那些熟悉的面孔。每一个细节,都像是清晨的露珠,清新而生动,让人忍不住反复咀嚼。读着一段段文字,仿佛能听到故乡的鸡鸣狗吠、孩子的哭喊声。看到炊烟袅袅升起,感受到黄沙梁沙土的沧桑和麦子的金黄。那些在小城中早已消失的声音和色彩,在书中变得如此鲜活,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故乡的印记,就这样在文字中被唤醒,变得清晰而深刻。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中写道:“在黄沙梁,我夕阳一样熄灭的目光,会在第二天早晨重新照亮村子。散落尘间的笑容是一粒粒的种子……”这段文字,唤醒了我们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故乡,那个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是我们生命的起点,也是我们灵魂的归宿。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故乡的声音和记忆,始终伴随着我们,如同一根无形的线,牵绊着我们的心。我继续读着,每一段文字都像是故乡的呼唤,让我在忙碌和疲惫中找到一丝慰藉。那些飘远的声音,那神秘的故乡,它们在时光的沉淀中,变得更加珍贵。

我静静地感受着《一个人的村庄》里的温暖和力量。我知道,无论我走到哪里,故乡都将是我永远的依靠。它像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带给我新的感悟和力量。

在《一个人的村庄》中,我找到了故乡的影子,找到了那份永远的牵挂。在晨光的照耀下,我读着、思考着、感受着故乡的印记……

2025-02-17 ——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4877.html 1 归处是故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