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记录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乳名和外号

□ 秦爱喜

我出生于1970年,老家在高唐县琉璃寺镇孙庄村。在这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乳名。尤其是父亲那一代人,他们的乳名非常接地气。

我们村不大,只有几百号人,可是住在我家附近的大爷、叔叔们的乳名以及和他们年龄差不多的老哥哥们的乳名说起来能让人笑破肚皮。

那一年我大约十岁,麦子快熟的时候,一天,西北方向的天空飘来一片乌云,不一会儿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后来还下起了冰雹。我们全家都躲在屋里,无意间从后窗瞅到后院的大娘,把案板放在屋门口,一边拿着菜刀剁板子一边念念有词。风雨中听不清楚她念叨的是什么,最后,只见她把菜刀扔到了院子里。我问这是干什么,母亲说,你黑儿大娘是要吓跑冰雹!可是大娘长得也不黑呀,感觉比母亲的皮肤还白一点儿呢。为什么叫她黑儿大娘?母亲说她家大爷的小名就叫黑儿,所以就叫她黑儿嫂子,我们叫她黑儿大娘。我们家胡同口住的是他亲嫂子,叫白儿大娘。我们听了觉得好笑又好玩儿。

有一次,住在村东头的两个人吵起来。高个儿的怒气冲冲地叫嚷着:“我叫雪,你叫火,今天我这个雪非灭了你的火不行!”矮个子气势汹汹地喊:“你甭吹牛,我的火大,先化了你!”拉架的人和看热闹的人都忍不住哈哈大笑。那时,我已经上小学,知道雪水是可以灭掉火的,很好奇他们不读书也懂得这个道理。

事后父亲说高个子叫雪儿,矮个子叫火儿,他们讲的道理都是自然常识,不用读书也知道。村里人取名很随意,比如大孬、瓷实、枣核儿、拴住、锁住……各种各样的乳名有很多。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好养活,一方面是没有文化,瞅见家里常用常见的东西就给孩子取名字,叫起来觉得亲切。至于按排行取名字的更是数不胜数——三儿、四儿、五儿……那时候的母亲真能生啊!

给闺女们起的乳名就比较文雅了:春格、秋格、银格、玉格……大概清朝的格格们让大家甚是羡慕,村民也想让自家女儿沾沾福气贵气。还有乡下庙会上,戏文里的角色也会引发取名热潮。那时,戏班子常演的《游龙戏凤》,其主角李凤姐偶遇正德皇帝跟着进宫,享了一世的富贵。一些爱看戏文的父母就给女儿取名凤,一时间村里大凤小凤甚是流行。

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外号,是给村里的媳妇们取的。脾气好的二嫂,全家老少谁都可以支使她做事,人们开玩笑似的叫她面瓜。爱骂街的那个大娘经常赖这家偷了她的枣,那家吃了她的梨,或者这个拿了她几颗豆子,那个带走她几个玉米,大家说她爱耍赖讹人,一致叫她白鹅家。一位个子高高、脸膛黑黑、鼻子眼睛长得很紧凑的老人,被人叫狗肉丸子奶奶。还有一个大娘,长得非常高大,经常笑这个矮那个矬,人家给她起名叫东洋马。还有的媳妇还被取名为红溜溜、小凤凰、臭豆腐、糖棍儿……这是无聊的人偷听人家夫妻俩说话时知道的昵称。

多年前,一个同事暑假里带着孩子在老家地里挖马齿苋。旁边地里有位老人正在忙活,他质问同事:“在地里挖菜,踩了庄稼怎么办?”“这是我家的地。”“你家的地,我咋没见过你?这是猫蛋儿家的地。”同事回家和婆婆说起这事,婆婆说,你公公的小名就叫猫蛋儿。办公室的同事们听了此话,笑得流出了眼泪。

如今叫这些名字的人有些已经作古了,他的子孙未必知道老人家的乳名或外号。他们曾经在这个世界干劲十足地生活过,留下充满感情的老宅和耕种过的土地,还有血脉传承的后代。如今,写下这些名字,我仿佛又看到当年的他们昂首挺胸地扛着农具走在小路上、田地里,嬉闹着奔向前去……

后来,村里有文化的人渐渐多起来,给孩子取名字也都跟上了时代的发展。像胜利、国庆、建国、红军、铁军、立新……现在这些人也已经步入中老年。

而今年轻的父母文化水平高,给孩子们取的乳名有趣好玩,富有诗意,那就另当别论了。

2025-03-12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6179.html 1 乳名和外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