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文身不能成监管灰色地带
□ 陈江
一纸判决书近日引发热议。据报道,14岁少女小雯(化名)花150元文身,经鉴定,清洗需要8次激光治疗,总共需花费76万余元。女孩母亲发现未成年女儿文身后,将商家诉至法院索赔。最终,法院判决文身店主担责60%,先支付一次清洗费9.6万元。
现实中,文身行业游走于监管灰色地带,有的商家甚至无需身份核验,就推行“无门槛服务”。而在社交平台,关于文身的亚文化传播似乎没有屏障,无形中给青少年传递出文身是一种时尚的价值观。当行业自律和监管形同虚设,价值150元的文身针就能轻易刺破社会防护网,这种失序状态令人担忧。
破解文身治理困局,需要筑牢法律、技术、教育的立体防线。推动文身行业纳入特殊经营许可;建立文身行业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在短视频平台设置“文身内容未成年人不可见”的数字屏障……只有形成“不敢为、不能为、不想为”的约束机制,才能让家庭监护、学校教育、社会监管形成强大合力。据《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