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走出阴霾

□ 岳耀军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一些人不能正确认识精神疾病——有的人羞于谈起,对其讳莫如深;有的人视其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赵海英表示,精神疾病和身体疾病一样,需要被正视,被科学地对待。

精神疾病是指在生物学、心理学以及各种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常见的精神疾病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16岁高中生小林(化名)曾是一名性格开朗的小伙子,成绩优异,朋友也多。但在高二下学期,他突然变得沉默寡言,频繁请假,甚至拒绝上学。父母起初认为他“叛逆”“偷懒”,但后来情况愈发严重,他们就带着小林到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就诊。

经过专业评估,小林被诊断为中度焦虑症。原来,他因成绩下滑而感到压力倍增,又与好友闹了矛盾,逐渐出现心慌、失眠、胸闷、坐立不安等症状。经过心理咨询和药物干预,小林逐渐学会了管理情绪,一个多月后重返校园。

日常生活中,如何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否正常呢?赵海英介绍,在临床工作中,要判断一个人的精神活动是正常还是病态,一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纵向比较,即与其过去的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看精神活动是否发生明显改变;二是横向比较,即与大多数正常人的精神活动相比较,看是否具有明显差别,某种精神状态的持续时间是否超出了一般限度;三是结合当事人的心理背景和当时的环境,对其精神活动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

“虽然每一种精神症状的表现不同,但往往具有以下共同特点:症状的出现不受患者意志的控制;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注意力转移等方法消除;症状的表现与周围客观环境不相称;症状往往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社会功能损害。”赵海英说。

那么,精神疾病又该怎样预防和治疗呢?赵海英认为,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这是预防精神疾病的关键。当出现紧张、不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时,应当及时进行自我心理疏导。自我心理疏导不能有效缓解不良心理状态时,可以向专业医师寻求帮助,避免不良心理状态演变为精神问题。其次,要尽早进行识别,排查诱因。再次,一旦确诊后,一定要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和身体疾病一样,精神疾病也是发现得越早、治疗得越早,预后就越好。最后,要正确认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和家人都要有耐心、信心。积极的心态能帮助患者更快地康复。

2025-03-2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6730.html 1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走出阴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