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行动,向结核病“宣战”
毕科研
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 全力投入 全民参与 终结结核”。在此,让我们一起了解结核病防治的相关知识,共同守护健康。
结核病是最古老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这种病菌就像个藏在暗处的“坏家伙”,能让全身好多地方生病,最常见的就是肺结核。
哪些人容易得结核病呢?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群更易受到结核病的侵袭。例如,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免疫功能自然衰退,以及孕妇在妊娠期间因激素水平变化而导致的免疫调节改变,都使得这些群体对结核病的易感性增加。此外,有些慢性病会让免疫力变弱,比如糖尿病患者,身体里血糖高,为结核杆菌提供了滋生的环境;硅肺病患者因肺部结构受损,导致局部防御机制减弱;得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人,免疫系统更是被严重破坏。除了上述生理和病理因素外,长期的精神压力、过度的工作学习负担以及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都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使得原本潜伏在体内的结核菌得以活跃,进而引发疾病。
结核病的症状多样,还容易被忽略。咳嗽、咳痰是肺结核常见的症状,一般咳嗽不厉害,要么干咳,要么有点黏痰,部分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咯血。低热也是常见的全身症状,好多患者一开始没什么感觉,却存在长期午后低热现象,还会出虚汗(盗汗)、没力气、不想吃饭、体重下降等症状。当炎症影响到胸膜,就会胸痛,一呼吸、一咳嗽就更疼,要是支气管有结核,还会一直咳嗽。除了肺部相关症状外,结核病在其他部位也会有不同表现。淋巴结结核会让淋巴结肿大,还不疼;结核性脑膜炎会头疼、呕吐、意识不清;结核性腹膜炎会发热、肚子疼、肚子胀,肚子摸起来感觉不一样;肠结核大多在回盲部,表现为体重下降、一会儿腹泻一会儿便秘、肚子能摸到肿块。
增强健康意识,做自己身体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若怀疑感染,应立即前往定点医疗机构检查。医生主要通过病原体检测、结核菌素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如胸片、CT)进行诊断,其中病原体检查是“金标准”。结核菌素试验通过观察皮肤硬结大小判断是否感染。
治疗结核病需遵循“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的原则。早期治疗可控制病情,规律用药可防止耐药性,全程治疗可避免复发,适量用药能减少不良反应,联合用药能增强疗效并降低耐药风险。大多数结核病通过规范治疗可以治愈。
预防结核病需多管齐下: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和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保持通风,咳嗽时遮掩口鼻;提高免疫力,通过运动、合理饮食和规律生活增强体质。
结核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提高认识,积极预防,规范治疗,就能有效控制其传播和危害。
(作者单位:聊城市传染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