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那段可圈可点的友谊

1982年参加培训班人员合影,后排右一为刘晓明,右二为作者

□ 张长城

我这一生,除爱情婚姻之外,每个阶段都有良友相伴。友谊,让我的人生很充实,也很精彩。

有一位异乡兄弟,他是我的挚友,年轻时我们鸿雁传书近十年,互帮互学,砥砺前行,一路走来,在青春时光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邂 逅

故事得从1982年夏天说起。

当时,我所在的阳谷县印刷厂为了扩大经营,新上了一台烫金机。领导派我和师傅到威海,参加山东省印刷烫金技术培训班,那年我22岁。

我们住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竹岛旅社。在房间里,我扶窗远眺大海,很是开心,随即拿出日记本,准备“流水”一下当天的心情。这时,师傅洗漱回来对我说:“隔壁有个小青年在写毛笔字,和你长得很像,我差点认错。”在家师傅也常“逼”我练毛笔字,我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还省吃俭用攒钱买了一部《书法大字典》。听师傅这么一说,我立即合上日记本,到隔壁看个究竟。

别说,第一眼看到他还真是似曾相识。只见他中等身材,偏瘦,脸庞清秀帅气,偏分的乌发下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看到有生人来,他不觉露出了一丝羞涩之情。第二眼看到了他的报纸临帖,颜体写得非常工整、标准。经过聊天,得知他叫刘晓明,来自沂蒙山区某县,也是厂里选拔派出来学习的,才18岁。

由于是同龄人,性情相近,又有共同爱好,因此我们相处得很融洽。在培训班短短的半个月里,我和他接触最多,除了交流学习烫金知识,就是切磋书法,时不时也会对着大海吼几句流行歌曲。

鸿雁传书

学习班的时光很快结束了,大家都依依不舍地道别,相互在笔记本上留言,写下祝福。我与晓明的友谊刚刚开始就要各奔东西,不知何时再相见,这让我心里很是伤感。无奈我们都要回去工作,只有相约写信常联系。那时没有手机,厂里只有一部电话,也不是可以随便打的,人们联系通常都是靠书信。鸿雁传书就成了我们互相联系的纽带,也是学习交流的唯一方式。

工作之余看看书、练练字,再就是与晓明写信联系。切磋烫印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书法交流也是重要的话题。晓明的毛笔字临帖进步越来越大,钢笔字也写得很漂亮,是个书法家的苗子。在赞叹、敬佩的同时,我决定将自己心爱的《书法大字典》送给他,这对晓明练习书法有帮助,也能让这本书发挥出更大价值。自然,这也让他很感动,没多久,晓明给我寄来了他钟爱的《中华大字典》双册,并写信说:“哥哥喜欢文史研究,这个更适合你,我把它送给你了。”就这样,我们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书信不断,往往一写就是好几页稿纸。

戢情志远

转眼到了1984年,我们相约在工作之余系统学习文化知识,报名参加自学考试。为了专心致志地学习和备考,我自定了一个座右铭——戢情志远,意思是收敛情感,专心学习,并与晓明共勉。然而,我俩都是初中生,基础太差了,补课学习取得文凭是很难的。在这点上,晓明有非常大的决心和毅力。两年下来,他一气呵成完成全部考试,顺利拿下专科文凭。而我,这期间又被厂里派去济南学习胶印技术,回来后操作先进的胶印机,并且带了好几个徒弟,非常忙碌,自考的事也就搁浅了。

真正“戢情志远”的是晓明。他积极要求进步,光荣入党;不但拿下了本科文凭,还通过学习进入司法机关工作,后又走上了领导岗位。

尽管我没有晓明的恒心和毅力,能在求学路上披荆斩棘走出崭新的天地,但我在事业和生活上,也很努力,并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这也与我们青年时代相互鼓励、用名家名言武装思想是分不开的。“永远拼搏,永远进击,即使达不到理想的目标,也能获得一个充实的人生”这句话,一直都是我的人生信条,不管事业、生活中遇到多大困难和阻力,它都激励我勇往直前。

友谊万岁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我们各自收获了幸福的爱情和美满的家庭,如今都三代同堂,享受着天伦之乐。现在我们仍然常联系,上次晓明在微信上留言:“想想自考和考干的历程,感触最深的就是我在每一个节点都能遇到贵人。身边的兄弟朋友,在学业上对我帮助很大,而老兄你更是我的贵人,因为那时候正是三观形成的年龄,你给我的引导鼓励,对我非常重要。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认识你,很难说自己会是什么样。”

忆往昔,青春无悔。生命中,爱情、家庭很重要,兄弟友情也不可或缺。我和晓明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一卷友谊的诗篇,让彼此的人生充满了阳光。

(图片由作者提供)

2025-03-2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7110.html 1 那段可圈可点的友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