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创新服务模式为异地养老家庭纾困

聊城长护险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超70万

本报讯(记者 林金彦)3月25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获悉,我市作为全国首批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城市,通过创新异地待遇支付机制,让失能老人在他乡也能享受专业护理服务,切实为他们减轻了家庭负担。截至今年2月,我市长护险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超70万人,异地待遇支付占比逐步提高。

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异地养老”成为许多家庭的选择。2022年,聊城在全省率先探索异地长护险待遇支付。今年,聊城进一步优化流程,打通参保地与异地护理机构的结算通道,实现“申请在聊城、护理在异地、报销零跑腿”。新模式下,参保人只需向参保地提交材料,由本地医保部门远程评估失能等级,即可与异地定点机构直接结算费用。这有效破解了异地养老家庭“两头奔波”难题,保障了服务质量,也免去了家属垫资、报销的麻烦,架起了一座跨越地域的“暖心桥”。

家住济南的冠县退休职工闫心灵(化名)一家,是这项政策的受益者。年过七旬的闫心灵因脑梗长期卧床,需鼻饲进食、全天照护。“每月护理费近5000元,再加上治疗费,压力很大。”其子闫先生坦言,得知聊城开通异地长护险后,他们提交了申请。

冠县医保部门接到申请后,迅速组织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评估:镜头前,老人肌肉萎缩、意识模糊的状态被详细记录;家属展示的住院病历、日常护理视频也成为重要依据。经严格对照《长期护理失能等级评估标准》,闫心灵被评定为“重度失能三级”,次月即纳入保障范围。

如今,济南一家定点护理机构每周三次上门为闫心灵提供专业护理,服务记录经两地机构“云端”审核后,费用由聊城医保部门直接结算。“每月自付部分降至千元以内,关键是护理更专业了。”闫先生感慨道,父亲的精神状态明显改善。

为确保政策精准落地,我市建立起“三端联动”机制:参保地严把评估关,通过远程视频+大数据比对,杜绝虚假申报;护理地强化服务监管,要求机构上传护理记录、巡诊视频;医保部门搭建智能审核平台,实现单据“线上审、即时结”。

以闫心灵一家为例,济南护理机构每月将巡诊表、护理记录邮寄至冠县医保局,工作人员24小时内完成审核并拨付费用。据了解,过去报销周期至少1个月,现在10个工作日内即可到账。

2025-03-28 创新服务模式为异地养老家庭纾困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7194.html 1 聊城长护险职工医保参保人员超70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