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我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达33家

1万余人次受益康复救助

本报讯(记者 林金彦)3月26日,记者从市政府办公室获悉,我市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目前全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达33家。得益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立体化政策体系持续发力,2020年以来,全市累计为1万余人次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

近年来,我市不断织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保障网,积极构建完善的康复救助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聊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聊城市残疾儿童康复训练送训补贴管理办法》《聊城市儿童残疾筛查和诊断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转发〈山东省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标准〉的通知》《聊城市残疾儿童康复救治医疗保险和康复救助综合保障实施方案》《聊城市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办法》等系列文件政策,打通了从筛查到救助的路径,切实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提供了政策保障。

2020年以来,我市持续加强市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全力筑牢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主阵地,建设多元供给的康复服务体系。目前各县(市、区)采取与医院合作方式成立了县级康复中心,就近就便为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前移康复需求关口,市残联与市卫健委联合实施残疾儿童筛查,共享筛查信息,对残疾儿童实施尽早发现、尽早干预。加强机构规范化建设,严格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准入机制,加强机构督导,确保定点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优质高效康复服务。搭建教育培训平台,近年来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相结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教育培训资源,全面培训康复人员队伍,2024年聘请专家送训到机构,逐一开展精准教学,助力康复人员和机构管理能力双提升。

市残联、市教体局联合开展康教融合改革项目,积极探索残疾儿童康复与教育融合。将康复机构开设在特校里,儿童可以在一个地方同时享受康复和教育两项权利,既确保了康复教育双重效果,也极大减轻了家庭负担。整合资源寻求多部门间的融合,主动梳理各部门政策,确保应享尽享,以“长护险”试点为契机,积极融入“医养康托”多元融合发展模式。依托社会力量推动残健融合,在“全国助残日”等节日节点,与各方公益组织联合举办绘画展、音乐会、游园等活动,引导残疾儿童自信地融入社会。

2025-03-28 1万余人次受益康复救助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7201.html 1 我市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达33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