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期间 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本报记者 鞠圣娇
疫情期间,有的市民因为过度关注而寝食难安。这提醒我们,防控疫情不仅要做好物理准备,也要做好心理防护。就如何做好心理防护,3月18日,记者采访了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副主任、心理咨询师贾春红。
贾春红说,面对疫情,普通人可能出现担忧、恐惧、焦虑等应激反应,要允许并接纳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存在。这不全是坏事,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我们的警觉性和敏锐性,还有的人会出现疲劳、头痛等躯体症状,这也是正常的。
为避免过多的疫情信息带来焦虑,市民要学会正确甄别网络信息,对那些社交平台上个人发布的,容易使人陷入焦虑、恐慌的小道消息提高警惕,要以官方权威发布的信息为准,并认真了解相关科学报道,树立信心。
要坚持稳定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原有作息,注意劳逸结合。对生活的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充分的休息、规律的饮食和作息是良好身心状态的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运动、研究美食等转移注意力,缓解紧张情绪。
贾春红提醒市民,如果负面情绪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可及时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我市已经开通了免费的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0635-8312765,为群众提供心理支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