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读书堂”
□ 潘林
周末休息,读着“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的诗句,让我想起小时候读书的往事。
20世纪80年代,在我们村庄,没几户人家有藏书。读书于我,简直就是一种奢望。偶尔借到一本小人书,简直如获至宝。坐在家里品读,一会儿被父母喊去做家务,一会儿又被弟弟们的嬉闹打扰。于是,捧着心爱的书,索性走出家门,朝村外的柳林跑去。
柳林,其实方圆也不过七八亩地,这里地面低洼不平,据说当时不过随意插下几根柳棍,就长成了这片林子,正应了那句“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老话。我找棵大树靠着坐下来,周边唯有风过柳林的沙沙声和此起彼伏的蝉鸣,陶醉在小人书的世界里,自在极了。
此后,每当借到书籍,为践行尽快还书的承诺,我都要偷偷跑进这片柳林,独享一本书的滋养和一片林的清幽。那次我在堂姑家借了一本《木偶奇遇记》,然后就在树荫下跟着故事中的匹诺曹开启了冒险经历。也许我读得太投入了,竟没有发现周围有脚步声,直到好友小敏冲我大叫一声“嗨”,我被吓了一大跳,她咯咯笑起来。我用手按一按怦怦直跳的胸膛,想冲她发火,可是她一把就抢过了我手里的书。我无奈地戳一下她的鼻子,然后我们就肩并肩、头挨头,钻进书页的馨香里了。
有了被小敏吓的经历,再一次来到柳林读书时,我再也不敢坐在树下读了。逡巡在柳林里,我寻找着可以藏身的处所。忽然,我的眼光停驻在了高高的树杈上。“对,爬到树上去。”我自言自语,不由得为自己的妙计兴奋。我可是爬树的好手呢,家里撸榆树叶喂猪,每次都是我爬树。可是家里的树都是小树,我爬到树上撸叶子,风一吹,树就摇晃,吓得我紧紧抱住树枝好一会儿不敢动。哪像这样的大树,那结实的树干与粗壮的枝杈,能给予我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于是,我选择一棵长有粗壮树杈的大树,揣好书籍,手抱树干,噌噌几下就爬到了树上,坐在三根粗粗的茎干围拢的树杈上,我简直被周围的景象惊呆了。碧翠的柳丝,如帘垂落,恍如在我的周围织起一个绿色的帐幔,微风轻拂,摇曳的枝叶将阳光筛成细碎的光斑,洒在我身上。四顾张望,我被翠绿包围,也隔绝了外界的喧嚣。我依在树杈上,心想再也没人能吓到我了,笑意不由得浮上了面颊。
从此,这片柳林深处,成了我的一方静谧的“读书堂”。它宛如隐匿于尘世之外的桃源,保护着我沉醉在书页里。在这里,我知道了小美人鱼的爱情故事,也从中懂得,在憧憬未来时,要对现实有清醒认知,学会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保持理性,在面对挫折时,要坚守内心的善良与美好;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让我坚定了日后走读书求学之路的步伐,在我玩心太重时,它会提醒我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彩。
当然,这方“读书堂”也曾有小插曲。那次,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个大西瓜,他切开西瓜让弟弟们吃着,自己出门去街上找我,村子本不大,他从村东走到村西,村南走到村北,不断地喊着我的名字,可是他的声音再大,也飘不到村外的柳林里。沉浸在书中情节里的我,也忘了回家的时间,直到饥肠辘辘爬下树回到家,才看到父亲疲惫的面容和家人担忧的神情。吃着家人给我留的西瓜,愧疚感涌上心头——我因沉迷阅读,让辛劳的父母忧心。可当脑海中再次浮现出书中的精彩世界,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又占据了上风。
如今,我拥有了宽敞明亮的书房,书架上摆满各类书籍。但那片柳林,那段在枝叶间追逐文字的岁月,早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作为一名中学老师,每当我与学生分享这段经历时,我都希望能让他们懂得: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这份随时可读的自由,是人生宝贵的财富,愿他们珍惜这份拥有,并享受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