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不是旁观者 是文博建设参与者

□ 陈江

近日,太原博物馆迎来了一位特殊的“质检员”。太原第四十八中学校高一学生张斐翔在游览太原博物馆瓷器展厅时,发现该馆收藏的多个瓷器标识出现错误或者不当表述。例如:将明代的冬青釉青花缠枝莲花瓷罐标注为清代,将窑变红釉天球瓶标注为豇豆红釉天球瓶等。为此,博物馆邀请他与文物专家共同探讨研究,采纳了他的部分意见并改正。

在传统认知中,博物馆是相关知识的权威发布者,普通观众只需被动接受,但张斐翔打破了这种单向传播模式。他对照权威资料反复验证,形成系统的勘误建议。

面对少年挑错,太原博物馆邀请当事人与专家共同探讨,实际上是在开启文化机构与公众对话的新模式。专家不再固守知识权威的堡垒,而是以开放姿态倾听民间声音;普通观众也不再是沉默的旁观者,而是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这种双向互动说明一个道理:文化传承不单单是专家学者的宏大叙事,而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主动参与的精神活动。据《钱江晚报》

2025-05-1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69449.html 1 观众不是旁观者 是文博建设参与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