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银发经济须焕新消费场景
□ 李丽
近日,央视新闻报道,上海多个核心商圈瞄准中老年群体,构筑集文娱社交、购物消费于一体的融合消费场景,圈粉大批中老年人。消费场景的创新,激活了银发经济新动能,这则新闻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促消费提档升级,银发力量不可小觑。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经超过3亿,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预计到2035年将突破4亿。《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为7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有望达到30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可见,银发经济蕴含着巨大潜力。
银发经济绝不等同于低端、廉价。一提到老年人消费,很多人便会给老人贴上舍不得花钱、爱买便宜东西等标签。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老人或许是这样,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大多数人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节俭已成为生活习惯。如今,即便日子好过了,吃喝不愁兜里有存款了,让他们花钱去享受,大多数人仍舍不得。但随着60后、70后陆续退休,相信这些“新老年人”会成为拉动“银发经济”的中坚力量。因为这些“新老年人”家庭多是独生子女,生活压力相对较小,这些“新老年人”也更懂得享受生活。
针对不同群体的老年人,要创新适配的产品和服务。目前在二线以下小城市,往往借免费理疗、送小礼品之名笼络老年人,进而以给老年人洗脑的方式,兜售溢价保健品、理疗器械等,导致许多老年人花完钱就后悔,但还不敢告诉子女,带来一系列精神压力,甚至引发家庭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认知水平的不断提升,显然这些忽悠人的买卖做不长久。为拉动银发需求,目前,在一二线城市已出现“银发经济”新业态。比如央视新闻报道的上海南京东路一商场开设“银铃聚乐部”,吸引了许多时尚新潮的中老年人来此做手工、听健康讲座、逛街购物;而苏州的“壹天聚乐部”餐厅,自开业以来生意一直火爆,其主打的模式就是“百元聚一天”,午饭时间一到,往往有百余名老人在这里就餐,且一整个下午都可以在这里唱歌、聊天、喝茶。这些都为拉动银发需求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借鉴。
我国的老龄需求正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既有对衣食住行的实物需求,也有对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还有社交休闲娱乐等“诗和远方”的新需求。面对不同的老年人群体,如果商家能多些思考,主动创新一些服务模式或者产品,就一定能激发银发经济的潜在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