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小记者
标题导航
放大+  缩小-   默认o

小记者优秀稿件

过端午

小记者 宋建烁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一二三四五,你划龙舟我打鼓。”儿歌响起的时候,端午节就到了。

端午节吃粽子。传说秦国灭楚,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伤心欲绝,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抱着大石头跳进汨罗江,路过的渔民急忙开船打捞,就这样搜救了好几天,连屈原的衣服都没找到,河里的鱼虾不说话,地上的人们巨害怕,人们说:“完了,完了!你们不会把屈大夫的遗体给吃了吧?”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遗体,人们将叶子包住米团丢到河中。久而久之,端午节就演变出来了赛龙舟和吃粽子这两个习俗。但是有些资料显示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端午节了,相传春秋时期,吴国有一位大将叫伍子胥,一生战绩显赫,最后被赐死了,尸体被抛入钱塘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也有的说端午其实是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和神话信仰,史料记载端午那天有飞龙在天的天象。

每年端午节,我都会和爸爸一起包粽子。包粽子需要提前把糯米和粽叶泡一下,翠绿的粽叶泡在清水里,像一只只小船;雪白的糯米淘洗干净,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开始包粽子了,爸爸先把粽叶从中间对折折成一个倒三角形,然后用漏勺舀一勺糯米放进倒三角形里,接着要放一些红枣、蜜枣、红豆、花生等,再盖上一层糯米,最后要一手握紧粽叶,一手拿起绳子绕几圈打结,一个胖嘟嘟的粽子就诞生了。我的动作很笨拙,包的粽子容易漏米,每次都是在爸爸的指导下才能完成。

端午节可以听有趣的故事,还有好吃的粽子,真是一个有意义的节日啊!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 李洁)

端午节

小记者 常新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是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千百年来,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传统习俗。

每年端午节的清晨,我都早早起床看奶奶包粽子。包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和粽叶。甜的要加豆沙、花生等,咸的要加香菇、肉丝和盐等。奶奶首先把两片粽叶卷成锥形放糯米等,然后封成三角形,最后用草绳把它捆紧。蒸好的粽子香气扑鼻,可好吃了。

中午,我们吃完粽子就去看龙舟比赛。只见几只龙舟一字摆开,哨声一响,龙舟像离弦的箭一样向前冲去,呐喊声此起彼伏。船上的人们使劲挥手臂奋力划桨,岸上的人们大声地喊着“加油”。在呐喊声中,几条船争先恐后地冲过了终点。

在这个传统节日里,我不仅了解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明白了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东昌府区嘉明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林玲芝)

游聊城

小记者 虞嘉慧

江北水城,两河明珠,聊城宛如一颗宝石镶嵌于鲁西大地。

湖河交织,水韵悠悠,东昌湖波光潋滟,如诗如画,运河蜿蜒流淌。光岳楼巍峨耸立,见证岁月沧桑;山陕会馆雕梁画栋,巧夺天工,诉说着往昔繁华。

历史长河滔滔,聊城承载千年古韵,春秋时兵家必争,秦汉起商贸渐兴。曹植曾在此作诗作画,文采风流;傅斯年生于斯,学贯中西。武训行乞兴学,义举感天动地;范筑先抗日捐躯,忠魂浩气长存。这片土地,人文荟萃,贤才辈出,底蕴深厚,如大地般深沉。

水,是聊城的灵魂。它赋予城市灵动之美,也滋养了聊城人的温婉性情。

于湖畔漫步,清风拂面,垂柳依依,水鸟翩跹,惬意悠然似神仙。登船游湖,水波荡漾,心也随之沉醉。运河岸边,市井烟火,热闹非凡,往昔繁华今犹在。

聊城美食美名扬。魏氏熏鸡,风味独特,肉质紧实;武大郎烧饼,外酥里嫩,香满街巷。临清托板豆腐,入口即化,豆香四溢;东阿阿胶,滋补养生,闻名遐迩。这里的生活,因水而闲适。

聊城之美,美在古韵新风交融。古城区巷陌纵横,青石板路诉说着从前的故事。新城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展现现代活力。

水城人民热情好客,真诚友善。在时代浪潮中,他们勇于创新,敢于拼搏,让聊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走进聊城,感受它的独特魅力,领略它的文化底蕴,沉醉于它的湖光水色,畅享它的美食风情。我爱聊城。

(莘县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杨淑华)

我最喜欢的季节

小记者 贺筱艺

“叽叽喳喳”,窗外的麻雀把我从被窝里叫醒了。我揉揉眼睛往窗外一看,呀!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新芽,像妈妈刚烫的卷发一样可爱,这就是我最喜欢的春天。

春天的风是甜的。走在放学的路上,风儿轻轻掀起我的红领巾,带来一股淡淡的花香。路边的樱花树上开满了粉色的花朵,美丽极了。

春天的雨是暖暖的。下雨时,我和妈妈共撑一把伞回家。雨点打在伞面上,像在演奏欢快的乐曲。我故意踩水坑玩儿,水花溅起来的时候,我看到路边的小草挂着晶莹的水珠,像戴了一串串水晶项链。

最让我开心的是春天的操场。体育课上,我们在操场上做操、打球,春风迎面吹来,特别舒服。突然,我发现草丛里钻出一只小蚂蚁,它扛着一片比自己还大的花瓣,摇摇晃晃地往前走。

放学时,我看见校门口的玉兰树开花了,洁白的花朵像一盏盏小灯笼。

春天真是个神奇的魔术师,它用温暖的手轻轻一点,整个世界就变得五彩缤纷了,我太喜欢这个季节了。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 指导老师 潘雨晴)

我的乐园

小记者 王妙妍

说起我的乐园,那就是游泳馆。每次我和舅舅去游泳时,都玩得特别开心。

游泳池里的水真清啊,一眼就可以看到池底。记得第一次学游泳时,我先进行了热身,再去小小的游泳池里学憋气,憋气时还喝了一大口水。后来,我慢慢学会憋气了。再后来,教练带我们来到一个又大又深的游泳池,还不让戴游泳圈。在泳池最深处,我由于重心不稳差点倒在水里,幸好我学会了憋气。老师又让我们学漂浮和站立,随后又学了如何用手划水、手脚配合等,最后我终于学会了游泳。

等我学会游泳后,我试着和舅舅一起比赛。哈哈,最后我赢了。

在游泳馆,我认识了许多小朋友,这里成了我的乐园,我喜欢到这里游泳。

(莘县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陶燕敏)

我的植物朋友

小记者 李筱桐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吟诵着北宋诗人王安石的诗句,我不禁看向那一朵朵圣洁的梅花。

梅花的枝干并不光滑,甚至有些粗糙,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默默地守护着花朵。它的花朵小巧玲珑,花瓣多为五片,红的似火,热烈奔放;白的像雪,纯洁高雅;粉的如霞,娇艳欲滴。

走近梅花,一阵阵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那香味不浓烈,却沁人心脾,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家里其他的花朵争相开放,而梅花却独自绽放。它不畏严寒,不惧风雪,这种坚韧不拔、高洁谦逊的精神令我敬佩。

风雪之中,那棵梅花依然怒放。那一片片红色,在一片银装素裹的天地间显得分外夺目。这就是我喜欢的植物朋友——梅花。

(东昌府区嘉明实验小学 指导老师 林玲芝)

古城研学记

小记者 胡明杨

周一,我们四年级全体同学在老师带领下,来到了美丽的明水古城国际泉水旅游度假区研学。坐在大车上,我的心就像揣着一只小兔子,欢蹦乱跳个不停。

一走进古城,我就听到了“叮叮咚咚”的泉水声,像在演奏一首明快的音乐。

同伴们背着书包,拿着笔记本,时而听听老师讲解,时而在笔记本上做着记录,还有的三三两两地嬉笑。唯有班长,一个瘦高的少年,一直在认真聆听,还在本子上记上几笔。

城中的石板路凹凸不平,缝隙里钻出一些不知名的野草。我想,这些草籽,想必是随风飘来的,或者是鸟雀衔来的,竟在这石缝中生了根。同伴们踏过,它们便弯了腰,不一会儿又挺直了。这般顽强,倒比我们这些匆匆过客更懂得生存之道。下午,我们还参观了一处老宅。

归途中,班长兴奋地说着自己的收获。我摸摸口袋里那块从古城墙边捡到的石子,思绪飞到很远很远……

(东昌府区育红小学 指导老师 石秀青)

2025-06-03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0480.html 1 小记者优秀稿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