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以倾听为灯,点亮心灵航标

——访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科医生张李娜

□ 岳耀军 任喜荣

6月7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科的诊室,医生张李娜身体微微前倾,专注聆听一名垂首少年的心声。少年紧攥衣角,张医生温和平静的语调却如无形丝线,悄然松弛着少年紧绷的神经——这是张李娜二十八载如一日的工作常态:在方寸诊室中,以专业与仁心为迷航的心灵点亮微光汇聚的航标灯。

“每个孩子踏进诊室,带来的不仅是一份病历,更是一个独特而亟待理解的世界。”张李娜的治疗哲学始于最深度的倾听与最真诚的沟通。她拒绝流水线诊疗,坚信唯有如此才能拨开表象的迷雾,抵达问题的核心。

10岁男孩小宇(化名)的经历正印证了这一理念。面对小宇在学校“扰乱课堂”的状况,在多次尝试其他疗法无效后,心力交瘁的家长几乎认定药物治疗是拯救孩子的唯一出路。张李娜并未急于开处方,而是耐心引导小宇描述课堂感受、人际互动与家庭点滴。几次深谈后,一个关键点浮现:小宇对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手工活动异常投入。小宇问题的核心并非简单的注意力缺陷,还掺杂了因早期学习困难积累的挫败感及对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张李娜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方案:在适度药物辅助稳定神经功能的基础上,重点引入行为训练提升专注技巧,同时指导家长和老师调整沟通策略。几个月后,小宇曾被压抑的专注力,终于在适合的“土壤”里重新绽放。

“身心同治”,张李娜特别强调这一理念,“孩子的心理困扰往往与生理状态、环境压力紧密交织。药物或许能缓解一时症状,但若没有心理支持、行为引导和环境优化作为基石,疗效便如沙上筑塔,难以持久。”

在张李娜的治疗地图上,家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她直言不讳:“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症状在孩子身上显现,但根源常常深植于整个家庭系统的土壤。若只治疗孩子而不改善滋养问题的环境,无异于逆水行舟。”

在专业能力之外,张李娜那份温暖而坚韧的人文关怀,是她赢得无数孩子与家庭信赖的深层原因。一位曾因女儿严重情绪障碍而几近绝望的母亲写道:“张主任的手那么暖,声音那么稳。她听我哭诉时,没有一丝不耐烦……她不仅救了我的孩子,也救了我们这个家。”这份在至暗时刻传递出的理解、接纳与坚定支持,正是张医生“仁心”最动人的具象表达。

张李娜坦言,最大挑战并非复杂病症本身,而是社会对此认知不足甚至根深蒂固的污名化。她忧虑道:“很多家长有强烈的病耻感,带孩子来看精神心理科需要极大勇气,常因担心被贴标签而延误了最佳干预时机。另外,专业的儿童精神心理医生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稀缺。”面对系统困境,张李娜从未退缩,她在院内积极推动科普宣教,向社会发声,努力消除误解。“每一个孩子的心灵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及早干预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她的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

二十八年来,张李娜始终深耕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领域。凭借精湛医术与无私仁爱,她为无数成长中的心灵拨开迷雾,点燃内在光芒,见证他们重焕生机。当被问及支撑她一路前行的信念时,她目光坚定而深远:“医学不仅是科学知识的应用,更是生命之间关怀与责任的实践。为孩子们点亮希望,见证他们恢复活力,是这个职业赋予我的意义与价值。”

2025-06-09 ——访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科医生张李娜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0848.html 1 以倾听为灯,点亮心灵航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