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方言
孬地儿(náo dǐ r):贫瘠的土地。
好地(hāo dǐ):肥沃的土地。
地界儿(dǐ jiǎn r):土地界线。
老碱窝(lāo jiān wó):重碱地。
庄稼地(zhuáng jia dǐ):农田。
春地(chún dǐ):秋天没耕种,留待来年春天播种的土地。
麦茬地(mǎi chà dǐ):秋天种了麦子,来年需收了麦子再播种的土地。
撂荒地(liǎo huáng dǐ):没种庄稼的农田。
白茬子地(bài chà zi dǐ):没施肥就种上庄稼的土地。
重茬(chòng chà):在一块地里连续种一种作物。
撂荒(liǎo huáng):土地不继续耕种,任其荒芜。没整装劳力,山上的那些地都~啦。
上地(shǎng dǐ):给庄稼施肥。有“蹅化肥”“攒化肥”“撒化肥”等方式。
土杂肥(tū zà fèi):碎枝叶、杂草等掺土、水沤积成的肥。
犁地(lì dǐ):耕地。
耙地(bǎ dǐ):耕地后用耙把地里的大土块弄碎、弄平的工作。
铁耙子(tié pà zi):用铁钉作齿的碎土、平土农具,安有长把儿。也说“钉耙子díng pà zi”。
铁刮子(tié guá zi):用铁板制成的收土农具,主要用于打畦、封垄。
蹚地(tǎng dǐ):用铁耙子把土弄碎、把地弄平整的工作。
摘自《聊城方言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