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别让零差评透支消费者信任

□ 赵鹏

日前,央视财经频道曝光了电商平台上泛滥的“零差评”背后隐藏的灰色产业链,揭露了网络水军通过高度隐蔽的手段操控商品评价、严重误导消费者的乱象。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真实、客观的用户评价是电商平台健康发展的基石。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策时,往往会仔细参考其他买家的使用反馈,然而现在,这个评价系统被商家和水军联手操控。“零差评”现象泛滥成灾,“刷分控评涨粉”的产业链盘根错节,消费者就如同在信息迷雾中摸索前行,难以辨别商品真伪。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虚假繁荣正在扭曲正常的市场竞争——粗制滥造的商品通过刷单冲上销量榜首,而真正注重品质的商家却因不愿参与造假而逐渐失去市场空间。这种现象若不及时遏制,最终可能导致整个电商生态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

让真实声音被听见。平台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摆脱“流量至上”的经营理念,将评价真实性作为平台治理的核心指标。平台应当建立更科学的商户评价体系,将评价真实性纳入商家评级的核心维度;优化推荐算法,降低虚假好评的权重;完善异常交易识别系统,对可疑订单实施流量降权。同时需要建立透明的差评保护机制,严禁商家通过利诱、骚扰等手段要求买家删改评价。只有平台真正将公信力置于短期利益之上,才能重建健康的市场秩序,这也是平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消费者自身也要擦亮眼睛,拒当“炮灰”。面对铺天盖地的“完美评价”,我们需保持清醒头脑——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商品,过于整齐划一的好评本身就是危险信号。我们要学会辨别真假评价,关注那些具体描述使用体验的中长评,特别是带有时间跨度的追评;不迷信“零差评”,要重视那些商家认真回应的中差评,它们往往包含更多真实信息。更为关键的是,每个消费者都应珍视自己的评价权,不因小恩小惠而出卖评价诚信,遇到商品问题敢于发声,遇到评价被删勇于举报。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实则是维护市场纯净的基石。

在电商领域,当一条差评不再被视作必须消除的污点,而是改进产品的契机;当一个好评不再是为了换取返现的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认可——这样的评价体系才有生命力。央视此次曝光不是终点,而是净化电商环境的起点。只有让真实消费者的声音被听见、被尊重,电商平台才能真正发挥连接供需、创造价值的桥梁作用,成为值得信赖的消费空间。

2025-07-15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2977.html 1 别让零差评透支消费者信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