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钟生死竞速
——聊城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成功抢救一猝死型心梗患者
□ 贾子国 蔡茜
“多亏了你们分秒必争地抢救,还有后期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母亲才能康复出院。”7月21日,即将康复出院的患者江虹梅(化名)的儿子将两面锦旗送到了聊城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和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手中,向医护人员表达由衷的感谢。这背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更是医院多学科高效协作的真实写照。
6月21日下午,患者江虹梅因心脏不舒服来到聊城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刚抵达门诊区域,就突发意识丧失,呼之不应。门诊医护人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火速将江虹梅转运至急诊抢救室,并启动了紧急抢救预案,立即呼叫重症医学科会诊。
急诊科抢救团队立即采取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经过9分钟的持续抢救,江虹梅终于恢复了自主心跳。但由于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医院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在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的全程监护下,患者被快速转入ICU接受进一步治疗。这一高效运转的救治流程,为后续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医疗团队为江虹梅实施全方位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经过相关系列检查后,患者被明确诊断为急性广泛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情危急,重症医学科团队立刻与家属进行充分沟通,决定为其溶栓。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24小时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根据实时病情变化动态调整治疗方案。经过ICU团队一周的精准治疗和精心护理,患者各项指标逐步改善,最终病情趋于稳定,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康复治疗。
“猝死型心肌梗死是心肌梗死中最凶险的类型,其特点在于起病急,往往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直接引发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导致心脏骤停,患者死亡率极高。”重症医学科主任刘延科介绍,此次成功救治,充分展现了医院急诊急救体系的高效运转和多学科协作的专业水准。在抢救过程中,急诊科与重症医学科展现出卓越的团队协作能力,从病情识别到抢救措施实施,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配合默契,这种快速反应和机制,为患者构建起全方位的生命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