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范政治工作者张成一
□ 马士祥
张成一,原名张功纯,1912年1月24日出生在山东省濮县南海张庄(今属山东莘县)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后家道中落。家中兄弟二人,张成一居长。
十一二岁时,张成一入私塾读书。他性情温厚、待人诚恳、正直坦率且思想活跃,深受同窗爱戴。受新思潮影响,他曾与几个同学商量废除私塾,并雄心勃勃地制订了兴学堂的计划。但由于村里的封建势力很顽固,这一计划没有实施。不久,以张成一为首的几十名学生便自动退出私塾,进入濮县古云集(今属山东莘县)完全小学读书,后又转入县城内第一完全小学。
张成一小学毕业后,于1930年秋考入濮县师范学校。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和已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管守律联合进步学生,在濮县师范发起成立了“反帝同盟会”。作为该组织的主要领导成员之一,张成一积极带领同学深入群众,散发传单,高呼口号,号召各界同胞团结抗日,收复失地。
1932年春,濮县师范学校迁至范县(今莘县古城镇),改为范(县)朝(城)濮(县)联立乡村师范学校。该校几位进步教师积极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在校内营造了浓厚的进步氛围。在这种环境影响下,张成一心怀救国热忱,拯救民族于水火的革命热情日益高涨。此时已成为共产党员的管守律向他推荐了《铁流》《母亲》《政治经济学批判》等进步书籍,以及郭沫若、蒋光慈等左翼作家的文艺作品,这些著作令张成一爱不释手。随着思想觉悟的提高,他与管守律的交往也愈加密切。在管守律介绍下,张成一与中共大名中心县委负责人进行了一次深入长谈,进一步了解了共产党的政治主张。1932年秋的一天,在范县东北城墙上一间简陋的小土屋里,管守律主持了庄严的入党仪式,张成一与他的挚友刘培岑、毛延武一同宣誓入党。至此,乡村师范已有7名中共党员,并正式成立党支部,张成一担任交通委员。
乡师党支部成立后,在张成一的组织领导下,先后开展了抗议国民党士兵殴打学生、反对当局贪污灾民救济物资、抵制学校庶务主任克扣学生两个月津贴等行动,并成功迫使校方调换了一名反动教员。其间,党支部还发动了“择师运动”,秘密组织进步学生对教师的政治立场进行摸底,对进步教师予以拥护,对反动教师坚决斗争。
入党后的张成一深刻认识到封建思想文化是禁锢革命思想、阻碍革命力量发展的桎梏。假期返乡期间,他与同学张廷斋一起发动群众,要求公开庙会账目,查办了中饱私囊的庙会会首。随后,他们废除私塾,拆除寨墙修建新校舍,创办了南海张庄初级小学。这所学校后来不仅成为当地党支部领导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更发展成为濮县地下党组织及其领导人的重要活动据点。
1934年春,张成一从乡师毕业后,到观城县(今属莘县)文明寨完全小学当教员。他一面教学,一面继续开展地下工作。他经常向学生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教育孩子们关心国家大事,树立起打倒列强、保卫祖国、振兴中华的抱负。
同年夏,为更广泛地团结知识分子,张成一和马功岑、王鹏程等人联名发起成立了“小学教员联合会”,全县半数以上的小学教员都加入了这个组织。联合会讨论教学问题、宣传革命思想、抨击国民党当局,成为中共的秘密联络站。在濮县南关小学的一次例会上,联合会会员一致要求县教育科补发薪水。在张成一等人的带领下,全体教师冲进教育科,痛打国民党员、县督学裴德同,并驱逐教育科长,迫使当局答应了教员们的诉求。这次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不久便勒令解散了“小学教员联合会”,然而张成一和其他共产党员仍在小学教员中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1935年冬,遵照上级指示,张成一到济南第五完全小学任教,在中共地下山东省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36年春,他又转至沂水县山里虎峪小学教书。1937年初,党组织指示他回濮县胡屯(今属河南省范县)小学,以教员身份继续从事党的工作。1937年2月,张成一任中共濮县县委委员。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张成一任中共濮县县委书记。为恢复和发展濮县各级党组织,他全力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建立了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和武装。1938年4月,濮县县委领导的一支游击队编入河北民军第一路第四支队,上级安排张成一到第四支队任组织科长兼第四中队指导员。不久,第四支队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张成一先后任该纵队第三团组织股长、第一营教导员等职。
张成一善于开展部队思想政治工作。1939年春,东进纵队第二营在束鹿、辛集附近打了大胜仗,当地群众欢欣鼓舞,纷纷前来慰问。在庆功会餐时,第一营通信员宋三丑因未参战而羞愧难当,表示无颜享用慰问品。张成一敏锐抓住这一事例,向全营战士阐明:兄弟营的胜利也是一营的胜利,一营要向二营学习,争取也打个漂亮仗。这番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们群情激昂,纷纷递交请战书,誓要杀敌立功。同年冬,部队到达太行山区。驻邢台以西宋家庄的第一营两个连队原定执行征粮任务,后临时奉命配合冀西游击队攻打邱县柳林镇敌据点,在战斗中遭受重大伤亡。张成一以大局为重,耐心疏导官兵情绪,维护了革命队伍的团结。
1940年初,东进纵队返回冀南,参加讨伐国民党顽军石友三的战役。第一营受命主攻顽军第一八一师盘踞的王八郎寨据点。作为唯一的营级干部,张成一与突击连连长等人反复研究作战方案,深入动员并亲自指挥。在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第一营仅用20分钟就攻破敌据点。
1940年5月29日,第一营奉命拔除威县贺剑桥日伪据点。张成一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奋勇反击,与日伪军展开激战。战斗中,张成一不幸中弹牺牲,将热血洒在了贺剑桥的街头。这位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和军事指挥员,用生命践行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