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老爸
○ 张君
父亲离开两年了。每次提笔想写他,总是思绪万千,可最终浮现在眼前的,总是他微笑的脸。
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在北京某部队服役22年,1979年转业。军人的优秀品格深刻烙印在他身上——耿直、坚强、勤俭、乐观。他一生保持着部队的作风,勤俭持家是他立下的第一条家训。身上穿的背心、脚上穿的袜子破了,他就戴上老花镜,一针一线地缝补,还笑呵呵地说:“穿在里面,谁看得见?”我们笑他抠门,他却认真地说道:“浪费才是罪过。”
父亲手巧,家里水电维修全包。水管坏了、灯泡坏了、自行车闸坏了,都是他自己鼓捣着修,工具箱里永远整整齐齐。可最让他得意的,还是厨艺。他最爱包饺子,手艺是在部队练出来的——擀皮快而圆,馅料调得鲜香。年轻时,他一人擀皮,我们三人包都赶不上他的速度。后来他老了,每当包饺子时,他便坐在一旁面带微笑看着我们。
75岁那年,他扭伤了腰,从此离不开轮椅,可厨房仍是他的“战场”。我们下班回家,常看见他坐在轮椅上炒菜。我心疼:“这样多危险,等我们回来做不行吗?”他头也不抬:“几十年了,怕什么?自己的事自己干。”
父亲离去那年,身体更虚弱了,但他从不说苦,从不抱怨。平时,他爱躺在沙发上看电视。遥控器远了,他用拐杖一钩;眼镜掉了,拐杖一挑——那银亮的金属杆成了他延伸的手臂。即便如此,他仍常微笑着问:“想吃什么?爸给你们做。”
如今,他离开了。可每次推开家门,恍惚间仍能看见他坐在轮椅上,听见锅铲叮叮当当的声响,还有那句熟悉的话语:“想吃什么?爸给你们做。”
他的身影、他的坚强、他的乐观,早已融进我的血液里。父亲从未离开,他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伴我们,给我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