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心系抗战的姜冠三

□ 阴元昆

姜冠三,又名姜作民,化名王明远,1913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今聊城临清市)姜油坊村一个农民家庭。

姜冠三幼年时,家乡正处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之下,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五四运动的开展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新文化、新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在鲁西北地区传播开来,启迪了刚刚读书识字的姜冠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悍然侵占了沈阳。不久,东北三省沦陷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日本的侵略行径激起了爱国学生的愤慨,考入设在临清的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的姜冠三,满怀爱国热情,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抗议日军侵略暴行。学校当局压制爱国学生,姜冠三和同学们一起罢课,进行坚决斗争。学校当局恼羞成怒,开除了姜冠三等学生的学籍。

1934年夏,姜冠三考入山东省立聊城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怀着对黑暗社会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他常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研读进步书刊。中共地下党员、图书管理员耿荆山给他提供了诸多便利。后来,经人介绍,姜冠三参加了读书会。该读书会是学校中共组织为了在学生中扩大党的影响、便于开展活动而创办的党的外围组织。姜冠三加入读书会后,和邵玉琢(邵汝群)、史占岐、耿祎等组成了一个读书小组。他们自费购买并阅读了《社会发展史》《大众哲学》《青年自学丛书》《新生周刊》《大众生活》《红旗》等进步书刊。通过参加读书会,姜冠三受到很大启发,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进一步了解了中共的正确主张。

1935年10月前后,日本侵略者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主义,加紧对华北的侵略,整个华北危在旦夕。同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二·九”运动。消息传到聊城,广大爱国学生深受鼓舞。姜冠三和在北平读书的老乡取得联系,让老乡寄来北平学生救国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总队部的文件和宣传材料。读书小组的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阅读、讨论这些材料,并在班内其他同学中传阅。

在“一二·九”运动的影响下,姜冠三和读书会的几位同学经过多次商议,决定在学校建立“民先队”。1936年10月的一个周末,读书会的几个同学相约来到聊城护城河内的芦苇丛中,庄重地宣布了聊城师范“民先队”的成立。经过大家推选,姜冠三、邵玉琢成为该组织的负责人。当时在校的地下中共支部书记李松明,党员耿荆山、任汝舟、王学信等,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民先队”的活动,“民先队”成为聊城师范党的外围组织。姜冠三带领“民先队”队员们散发宣传品,讨论国家大事,办墙报,撰写文章,举行讲演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反动本质,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使爱国进步力量不断壮大。

1937年上半年,姜冠三毕业,留在聊城师范附属小学当教师。由于他思想进步、工作能力强,经中共党员颜竹林、李葵元介绍,姜冠三不久被调入临清县立第一完全小学工作。这所学校的中共组织比较坚强,中共临清特别支部委员会就诞生于此。在这里,姜冠三阅读了鲁迅的文章,立志学习鲁迅的硬骨头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进步青年的团结,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同时,他还带领高年级的学生参加抗日救亡活动。他曾接受《临清日报》主编丁浩川的邀请,参加了该报副刊编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决定《临清日报》创办四个副刊,大力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10月下旬,日军第一次侵占临清。姜冠三满怀革命激情,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1938年5月中旬,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临清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委会”)成立,姜冠三任“战委会”战争动员部部长。“战委会”是中共临清县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的一个半政权、半群团性质的组织,实际上发挥着抗日县政府的作用。姜冠三在抗日烽火中得到锻炼和考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8年7月,他兼任中共临清县第三区(大辛庄)委员会书记。同年10月下旬,在国民党“统一政令”的口号下,姜冠三所在的临清县“战委会”与国民党地方当局组建的抗日战争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合并,统称为临清动委会。

1939年6月,中共鲁西区第一地委(鲁西北地委)根据抗日斗争形势的需要,决定以卫河以东的临清县四个区、馆陶县两个区和堂邑县两个区为中心,组建中共临馆堂边县工作委员会,任命姜冠三为工委书记。姜冠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同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940年春,姜冠三调任中共鲁西区第三(鲁西北)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他紧紧围绕党在这一时期的中心任务,积极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共产党坚持持久战的基本方针,阐明全民抗战的光明前景,坚定人民的必胜信念;宣传共产党“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揭露日军的政治诱降阴谋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投降政策,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同年冬,姜冠三改任地委社会部部长,同时担任鲁西区第三专署公安督察处处长。他带领抗日军民与日伪军进行坚决斗争,狠狠打击土匪、恶霸势力的嚣张气焰,有力地维护了社会治安。驻临清的日伪军视姜冠三为眼中钉、肉中刺,经常到他家进行搜查,在抓不到他的情况下,还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在日伪军的残酷迫害下,姜冠三的儿女们流离失所,艰难度日。

1941年7月,鲁西区与冀鲁豫边区合并,鲁西区第三地委、专署改称冀鲁豫区第三地委、专署,姜冠三继续担任原职务。同年11月,姜冠三在冠县意外开枪自杀,经组织调查认定,其中不涉及政治因素。后来,他被当地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2025-08-06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4209.html 1 心系抗战的姜冠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