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倾听开始的心灵治愈

本报记者 刘敏

本报通讯员 左亚楠

“叙事护理是将叙事理论与临床护理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模式,要求我们通过倾听患者对疾病的叙述,理解其痛苦体验,并引导患者重构故事中的积极意义,实现从‘躯体治疗’到‘心灵照护’的转变。”8月4日,聊城市妇幼保健院(聊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护士吴凤娟回忆起最近让她难忘的一件事儿时说。

上周一凌晨1点,吴凤娟巡视完病房,身后跟着一位略显迟疑的大姐。“大姐,您有什么事吗?”吴凤娟轻声问道。

“我睡不着,在家都得凌晨两三点才睡,能给我一片助眠药吗?”大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原来,她是13床脑梗死患者的家属,丈夫10年前患病遗留左侧肢体障碍,近10天症状加重住院治疗,她因长期照料压力,早已依赖助眠药物。

“您家孩子多大了?”吴凤娟没有直接回应用药需求,而是和对方拉起了家常。大姐眼中泛起光:“儿子高一,住校,特别懂事,从不叛逆。”谈及丈夫,她声音哽咽:“他年轻时开出租黑白颠倒,挣下房子和积蓄,发病时还在开车,耽误了治疗才落下后遗症。”

吴凤娟赶忙安慰道:“大哥现在能自理,还坚持在走廊锻炼,这离不开您的照顾。我见过类似病例,没有你们这样的坚持,很难恢复成这样。”她接着说:“您有工作、儿子懂事上进、父母也能帮忙,这样坚强的后盾确实很难得。康复就像培育幼苗,需要耐心等待,终会迎来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是我想错了,知足常乐嘛。”大姐豁然开朗,笑着说,“跟你聊完,不吃药都觉得困了。”吴凤娟送她回房,深夜再巡视时,见她眉间舒展,已然安睡。

“每个患者和家属都值得被倾听。”吴凤娟说,叙事护理让她学会用温度沟通,在深夜的病房里,一次耐心倾听或许就是解开心结的钥匙,让护理不仅有专业,更有温度。

2025-08-0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4267.html 1 从倾听开始的心灵治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