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南抗日领导人颜竹林
□ 王学进
颜竹林,原名景隆,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县(今山东临清市)朱楼村一个农民家庭。颜竹林兄弟四人,他排行老大。自幼聪慧的颜竹林,1922年跟随在临清师范讲习所学习的伯父颜承达到该校附属小学上学,后考入临清第三高级小学。
1929年,颜竹林高小毕业,考入设于临清的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他思想进步,关心国家大事,喜欢阅读进步书刊。在进步教师吴作铭的影响和颜承达的支持资助下,颜竹林辍学投考黄埔军校,但因眼疾而抑郁又回到第十一中学。复学不久,该校进步教师、画家赵望云遭学校诬陷,颜竹林的同级同学李葵元由于为赵望云鸣不平而遭学校舆论攻击。颜竹林联系黑伯龙、李明章、钟树生等同学支援李葵元的正义行动,由此,颜竹林与李葵元结为挚友。1932年,颜竹林中学毕业,考入设于聊城的山东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1935年,颜竹林师范毕业,到设于桑园的临清第七高级小学任年级主任。同年夏,李葵元也应聘到该校任教。颜竹林、李葵元与邻村的小学教师王笑一、柴保忠、刘钢锋等人经常讨论时事,研讨鲁迅作品,阅读进步书刊。在颜竹林的倡议下,他们还分别订阅了《中流》《光明》《译文》等刊物,了解天下大事,增长知识,进而向学生和群众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为扩大抗日救亡工作的影响,1936年秋冬,颜竹林和李葵元到临清第一完全小学任教。不久,颜竹林建议校长将思想进步、工作能力较强的黑若仙、刘惠溪、姜冠三等人调入该校任教。颜竹林等人还组织高年级学生开展救亡活动和校外联络工作。同年10月,颜竹林、李葵元、黑若仙等人被《临清日报》聘为副刊编辑。他们利用这块阵地大力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1937年4月,中共鲁西北特委成员徐运北陪同鲁西北特委书记刘仲莹赴临清开展党的工作。在临清城内前关街黑家大院,经徐运北介绍,颜竹林等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颜竹林担任刚建立的中共临清特别支部组织委员。9月,根据鲁西北特委的指示,中共临清特别支部在临清第一区(城区)、第二区(朱庄)、第三区(大辛庄)、第九区(下堡寺)发动留枪斗争,颜竹林用自己的便衣换得国民党军的七九步枪一支、枪筒两个。10月28日,临清县城第一次失陷。11月初,中共临清特支撤离临清,特支其他成员转移到外地,颜竹林继续在城南第二、第三区开展抗日活动。
1938年2月,八路军东进纵队在南宫开办冀南抗日军政干部学校,颜竹林等人参加了第一期学习。4月份学习结业,颜竹林回到临清,经与山东省第六区(聊城)专员、游击司令范筑先所部第十六支队中共负责人孙廷甫联系,以“红军教官”的名义到该支队第二团第二营开展抗日宣传工作。5月中旬,临清县城第一次解放,中共临清县工作委员会建立,颜竹林任书记兼锄奸部长;在临清县第十区民族解放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基础上建立临清县动委会,颜竹林任武装部部长兼锄奸部长。以东进纵队为后盾,颜竹林领导临清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说服第十六支队将临清县维持会长、前代县长刘彝臣逮捕并枪决;在全县七七抗战一周年纪念大会上登台讲话,公判并处决了张殿卿、冯午桥,大大震慑了汉奸通敌分子;在王坊主持公审汉奸刘文玉,揭露其罪行并将其处决。
8月,鲁西北特委决定建立中共临清中心县委,同时撤销中共临清县工委,颜竹林任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和武装部部长。不久,以共产党员李立员、姜冠三、刘殿臣、解莅民等为骨干,颜竹林在临清第三区建立了拥有二三十人的抗日游击队。10月,鉴于清平县、邱县地方党组织相继建立,鲁西北特委决定,撤销中共临清中心县委,建立中共临清县委,颜竹林任书记。1939年1月,他任中共鲁西北特委(后为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
1939年2月,临清县城第三次失陷。鲁西北特委和第一二九师武装工作团由临清南部向大峰山区转移,颜竹林奉命留下继续领导抗日斗争。同年秋,中共鲁西区党委决定派颜竹林等人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0月,颜竹林等四人随同鲁西区党委民运部部长徐运北到达中共中央北方局驻地——太行山西的武乡县王家峪。月余后,适逢北方局党校第二期开学,征得北方局和徐运北同意,颜竹林等留在北方局党校学习。1940年8月,颜竹林结业回到鲁西,被鲁西区党委分配到党校工作,任教育科科长。在区党委党校,他一面抓教学管理,一面坚持为学员讲课,组织并亲自带领学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协助地方开展工作。
1941年2月,鲁西区党委在巨野、菏泽、金乡、嘉祥、成武等县接合部设立中共巨南工作委员会,任命颜竹林为书记。7月,巨南工委归冀鲁豫区党委领导,颜竹林仍任书记。1943年1月,巨南工委划归湖西地委领导,颜竹林改任副书记。几年中,颜竹林和工委工作人员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区党政军民积极开展抗日斗争,取得显著成绩。
1944年麦收时节,日军到成武和巨野一带“扫荡”,巨南工委机关被敌人抄了后路。颜竹林立即组织工委机关部分人员收拾文件,实施突围。突围中,颜竹林不幸腿部中弹。为保护党的机密,他与敌人展开搏斗,最后慷慨捐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