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中学时光
□ 耿仁国
在阳谷县十五里园镇罗庄村后约五百米的地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乡间小路,隔开东西两个院子,我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光。
小路西边,有几排房子,形成几个院落;最北边一排,是当时的崔大丰管理区办公场所,门口有一部老式电话,不远处种有一棵桑葚树,结的桑葚很甜。
北数第二排,是合作社的商店,我们则直呼“合作社”,里面有各种文具、日常用品、布匹,更多的是柴米油盐,也有酒,装在缸里。人们买东西时,售货员将算盘珠子打得噼啪作响,然后报出钱数,显得特别神气。
前边两排就是罗庄中学的校园了,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大门朝东,门口有一棵粗壮的柳树。罗庄中学前身为罗庄农业中学。在这里,一个团结协作的园丁团队培育出无数国家栋梁。
与之相对称,小路的东边分为两个部分,北部是一个大大的院落,院子是学校的农场,里面种满了棉花。院子里只有后面一排十余间房子,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南部则是开阔的操场,地面平整,南北两侧各安装着一个简易篮球架,每当上体育课时或是课间饭后,我们就会在那里打篮球、做游戏。
走进西院大门,一棵高大的柳树上挂着钢铃,在我们上下课的时候敲响。中间一间房子是实验室,里面摆放着显微镜、酒精灯、实验器皿等,西边几间是老师的办公室,东边是初三年级教室。前边一排,中间有个过道,东边和西边分别是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教室。校园里,柳树成荫,环境幽静,令人神清气爽、赏心悦目。
清晨,我们在教室里或校园里,背诵古诗词、朗读英语课文,鸟叫声、读书声,声声悦耳;晚上,我们在教室里的汽灯下认真读书做作业,汽灯“咝咝”作响,发出耀眼的光芒,照亮我们一颗颗求知的心。
一群年轻老师如辛勤的园丁,用心浇灌着祖国的花朵。在这里,我怀着少年的梦想,刻苦用功,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我是1983年暑假后升入罗庄中学的。当时的班主任是高树来老师,他教我们语文。当他从作文中得知我喜欢集邮时,竟把自己辛苦积攒下的十几枚精美邮票作为奖品给了我,鼓励我好好学习,这更加激发了我学好语文、写好作文的信心。升入初二,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我们得知高老师将要调走的消息,同学们无不哭泣着向他道别。随后,大家你一角、我两角,凑了十几元钱,委派我和几个同学冒雪去十五里园镇上买回几面大镜子送给他,感动得他久久说不出话。
高老师走后,学校里缺少语文老师,教我们代数的孙百灿老师临危受命,担负起教我们语文课的重任。他是20世纪60年代的高中生,无论是代数几何,还是语文政治,都讲得十分清晰透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辛勤的老师们在这里坚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他们的青丝变成了白发,把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三尺讲台上留下了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
三年时光倏忽而逝,一千余个日夜让人刻骨铭心。在罗庄中学,我度过了刻苦用功、努力上进的青春岁月。这期间,有辛勤的汗水,有奋斗的艰辛,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1986年,我顺利毕业,考入阳谷一中。
感谢罗庄中学,感谢对我恩重如山的老师们!
(本版图片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