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鼠标手” 两个动作可初检
本报讯(刘敏)“现在,腕管综合征是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主要是中青年人群,女性占比偏大。”8月12日,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脑电图室主治医师许秀丽介绍,腕管综合征俗称“鼠标手”,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由腕管内压力增高引起。很多人认为,“鼠标手”只是劳损,不需要治疗,这是最大的误区。“鼠标手”发展到晚期,会对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你是否有过半夜被手麻、手痛惊醒,活动手腕后稍有缓解却反复出现的经历?这可能是腕管综合征发出的信号。腕管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多样,其中职业因素最为常见。程序员、流水线工人、频繁做家务者等长期过度使用腕部的人群,由于腕关节反复屈伸,易导致腕管内压力升高。此外,糖尿病、肢端肥大症等内分泌疾病,脂肪瘤、腱鞘囊肿等占位性病变,脓毒性关节炎等感染性因素,以及怀孕、痉挛状态等,都可能诱发该病。
许秀丽说,从临床表现来看,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早期典型症状为拇指、食指、中指及环指一侧出现间歇性夜间感觉异常或障碍,表现为半夜手麻、手痛,活动腕部后可暂时缓解,但易反复。病情进展至后期,可能出现手指无力、大鱼际肌萎缩等情况。
许秀丽表示,怀疑患病时,可通过两个简单动作初步检测:一是Tinel征,轻叩腕部正中神经对应部位,若拇指、食指、中指出现触电样窜痛,则为阳性;二是Phalen征,双手背紧贴、双腕用力屈曲,1—2分钟内出现手腕疼痛或手指放电样麻木,即为阳性,该方法比Tinel征更敏感可靠。如需准确诊断,可借助肌电图、超声检查等设备。
腕管综合征的治疗强调早发现、早干预。早期患者通过避免手腕过度疲劳,适当休息,进行握拳、对指捏等手部放松训练,保持正确用手姿势,注意保暖等措施,预后良好。也可配合口服药物及腕部热敷、理疗、针灸等物理治疗。若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持续加重,则需通过手术缓解神经卡压。不过需注意,少数患者术后手指麻木症状可能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专家提醒,长期过度用手人群需提高警惕,一旦出现频繁手麻、手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