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火车票“无纸化”折射时代变迁

□ 张英东

从泛黄的硬板票到轻薄的软纸票,从蓝色的磁质票到无形的电子票——每一张火车票都是时代的切片,记录着中国铁路的沧桑巨变,也映照着普通人的生活轨迹。

今年10月1日起,全国铁路客运将全面使用电子票。从2018年11月海南环岛高铁开始试点电子客票,一场持续七年的火车票“无纸化改革”,到今天终于功成。那张陪伴我们多年的小小纸片,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悄然退出历史舞台。这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迁。

硬板票时代,那是一段属于“慢”的岁月。绿色车厢里,摇晃的旅途伴随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人们手握那张硬质纸板,如同握着一张通往远方的通行证。那时的车票,需要售票员用日期机手工打印,每一张都带着人工的温度。车站售票窗口前蜿蜒的长龙,成为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软纸票的出现,恰逢中国铁路第一次大提速。红色条码票让购票变得更为便捷,计算机售票系统的引入,使得车票管理走向规范化。这是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年代,人口流动加剧,铁路运力不断提升,一张车票背后,是无数打工者离乡背井的辛酸,是大学生奔赴远方的憧憬,是商务人士开拓市场的雄心。

蓝色磁质车票的到来,伴随着高铁时代的开启。自动售票机、网络购票、实名制认证——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刷票进站的高效,替代了人工检票的烦琐;网络购票的便捷,消解了通宵排队的艰辛。这张薄薄的磁卡,不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体现。它通过实名制构建起安全出行的屏障,通过电子系统优化了运力分配,通过数据采集为铁路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而今天,我们迈入电子票时代,这不仅是车票形态的改变,更是生活方式的重构。电子票的全面推行,标志着铁路客运真正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手机上的二维码,替代了实体车票;人脸识别进站,让“票证人”合一变得轻而易举;电子票的便捷报销,解决了商务旅客的后顾之忧。这场“无纸化改革”,看似只是消灭了一张纸,实则消灭了出行的诸多障碍,让旅途变得更加顺畅高效。

从硬板票到电子票,火车票形态的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的缩影。那张消失的纸质车票,曾经是我们与远方之间的信物,是离别与重逢的见证。如今,它化身为手机屏幕上的二维码,继续承载着人们的梦想与期盼。变的是形态,不变的是连接;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温情。当我们刷手机进站的瞬间,不仅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也参与并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2025-09-30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6866.html 1 火车票“无纸化”折射时代变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