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护理是关键

□ 董月晗

手足口病,又称“手足口综合征”,是一种由人类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常见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人肠道病毒71型(EV71)等。其中,EV71型具有神经嗜性,能引发脑膜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CoxA16引起的病症较轻。

肠道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包括患者飞沫、消化道分泌物等;间接接触可经被污染的玩具、餐具、毛巾等传播。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很容易造成流行和暴发。手足口病是造成公共卫生威胁的一类丙类传染病,易在春末夏初(4—6月)和秋季(10—11月)高发,甚至引发局部流行。

患儿典型症状表现为手、足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溃疡、发热的特征,少数患儿会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脑炎等并发症。目前,市面上并没有治疗手足口病的特效药。在现有治疗中,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西医使用利巴韦林、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以及抗菌素进行治疗;中医主要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细辛脑注射液等注射剂缓解症状。目前,手足口病还没有明确的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只能缓解手足口病的症状。

山东省是手足口病的多发省份,2000年烟台招远、2007年临沂等局部地区都发生了暴发流行。自2007年来,聊城市儿童手足口病的发病数和重症发生率逐年增高,造成了严重危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目前仅存在针对EV71型病毒的疫苗,可用于预防重症,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手足口病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更严重影响儿童健康。预防是关键,家长应做到以下四点:

一、督促孩子勤洗手,尤其在饭前、如厕后和外出回家后;

二、避免共用毛巾、水杯,并定期对玩具进行清洗、消毒;

三、每天通风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勤晒衣被;

四、不饮用生水,食物彻底加热,避免生冷饮食。

托幼机构应严格落实晨检,发现疑似病例立即隔离,并做好日常物品和环境的消毒。只有社会、学校与家庭共同协作,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降低重症发生风险,为孩子们营造更安全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聊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5-10-09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6930.html 1 儿童手足口病:预防护理是关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