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社区功能室变身“惠民课堂”

——冠县烟庄街道七里社区“空间换服务”巧解治理难题

孩子们在书法课堂上听讲

孩子们在练习架子鼓

孩子们在练习舞蹈

文/图 本报记者 贠秀军

本报通讯员 曲洁

“手腕放松,对,就这样跟着节奏来!”10月7日,冠县烟庄街道七里社区活动中心的音乐室里,传出富有动感的架子鼓声,十余名孩子在老师指导下专注练习。居民李女士站在一旁,欣慰地说:“以前想让孩子学架子鼓,外面机构收费高、离家也远。现在社区有了专业课堂,不仅能免费体验,报课还有优惠,真是方便又实惠!”

这样充满活力的场景,如今在七里社区已成为常态。曾经使用率不高、内容单一的功能室,如今“变身”为深受居民欢迎的“惠民课堂”。这一转变,得益于该社区探索实施的“以空间资源换优质服务”运营模式——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功能室,以空间资源换取优质社区服务,让沉睡的公共空间真正“活”起来。

面对社区功能室利用率低、服务供给跟不上的普遍难题,2024年底,七里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协商和公开比选,投票确定了合作的第三方机构。自2025年1月起,社区将功能室逐步交由专业机构运营,目前已打造并投入使用的功能室达10间,涵盖音乐、美术、舞蹈等多个门类。在具体运作中,社区以免除场地租金、承担水电物业等基础费用作为支持,合作机构则承诺提供高质量的公益课程与远低于市场价的普惠服务,并依据运营利润按比例向社区基金会捐赠资金,反哺社区公益。

该模式也实实在在惠之于民。辖区内孩子在社区报班,可比县城同类课程优惠30%;社区志愿者、现役军人及烈士子女更可享受50%的价格减免,切实减轻了居民的教育负担。为保障良性运转,社区组织了20名社区工作者与18名志愿者共同参与到功能室的协调与管理中。社区还配套建立“诚信商家”激励机制,机构通过提供公益课程、收获居民好评等方式积累信用积分,可兑换实物奖励或宣传资源,形成“服务—积分—激励”的良性循环。合作音乐机构负责人表示,“能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接触专业教育,特别有意义。”如今,第三方机构已从单纯的“场地租用者”转变为社区共建的“合伙人”。他们积极参与社区邻里节、文艺会演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架子鼓、团体舞蹈等节目,为社区文化建设注入蓬勃活力。

“社区提供场地,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居民享受实惠,这就是良性循环。”社区党委书记朱高爽表示,该模式有效整合了社区的“硬件”资源与社会的“软件”专业力量,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形成了“社区搭台、机构唱戏、居民受益”的三方共赢局面。

展望未来,七里社区计划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如针对书画室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正筹划推出国画、素描等成人课程。社区还计划将合作拓展至托育服务、心理辅导等领域,持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一着“空间换服务”的妙棋,让昔日略显冷清的功能室,成为如今七里社区最聚人气的“文化客厅”,织就了一幅邻里和睦、文化繁荣的社区新图景。

2025-10-13 ——冠县烟庄街道七里社区“空间换服务”巧解治理难题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095.html 1 社区功能室变身“惠民课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