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东阿驴肉包子铺:

小小爱心餐,温暖一座城

本报记者 马永伟

在东阿县新城街道阿胶街上,一家名为“东阿驴肉包”的餐饮店格外引人注目——门前最醒目的位置,挂着一块“环卫工人爱心驿站”的标牌,不时有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户外劳动者推门进来,在这里短暂歇脚、稍作休整。

自2019年起,这家餐饮店便以“贴心关爱,传递温暖”为初衷,持续为户外劳动者提供多项免费服务:冒着热气的直饮热水、暖胃的玉米粥、驱寒的姜枣茶……每一样都是为奔波在外的劳动者量身定制。这家餐饮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风吹日晒的户外劳动者筑起一处既能遮风挡雨、又能暖心歇脚的幸福港湾。

免费服务,暖胃更暖心

10月12日早上,一场秋雨过后,给在阿胶街值守的环卫工人增加了不少工作量。

上午10点半,宽敞的街道再次被打扫得干净整洁。在把清扫的垃圾倒进道路两旁的垃圾桶、放下扫把和铲子、停好三轮车后,8位身着橘红色工装的环卫工人陆续走进路旁的“东阿驴肉包”餐饮店。他们刚在靠窗的座位坐下,餐饮店店员便端着热气腾腾的托盘快步迎上来——八个香喷喷的驴肉包泛着油亮的光泽,碗里的玉米粥升腾着热气。“今天下雨,他们清扫路面时特别辛苦,我们对爱心服务进行了升级,不仅提供直饮热水、玉米粥,还有驴肉洋葱馅的大包子。”店长侯东梅笑着说。她坦言,考虑到经营成本,免费的包子无法向所有户外劳动者常态化提供,一般在遭遇恶劣天气时,就会请他们免费吃包子,用最实在的方式表达关怀。

除了暖胃的餐食,店内的服务细节处处体现着对户外劳动者的关怀:座位旁配备充电插排,方便劳动者边休息边为手机充电;洗手间里洗手液、擦手纸一应俱全;收银台旁还设有便民药箱,碘酒、创可贴、藿香正气水、独立包装棉签等整齐摆放,随时可以取用。

“无论是风雨中奔波的快递员,还是坚守街头的环卫工人,他们时常面临无处歇脚、手机亏电、饮水不便等难题,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细微的服务,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关怀。”餐饮部经理刘洋说。

“他们待我们像家人一样”

坐在明亮整洁的餐厅里,年近六旬的环卫工人董英感慨道:“他们待我们像家人一样,从未因为我们的职业而怠慢我们。”她从事环卫工作近二十年,每天清扫完街道,到店里歇歇脚、喝杯热水、尝一碗姜枣茶,已成为她最期待的时刻。“你看这包子,里面是驴肉丸,吃着特别香。老板和员工,都像这驴肉包一样实在。”董英笑着说。

同样常来店里歇脚的环卫工人赵广华今年69岁,在这个路段已工作3年。他对店里的服务赞不绝口:“夏天有绿豆汤,冬天有热水、姜枣茶,平时还能充电,有时候还免费送包子。他们说话客气、素质高,我真的很感谢他们。”

一句暖心的问候,一杯暖身的热水,一笼暖胃的包子……在这家餐饮店里,没有职业之分,只有如家人般的关怀。从盛夏的绿豆汤到寒冬的姜枣茶,从随时可充的电源到歇脚休憩的角落,这家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奔波在街头的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筑起了一座暖心驿站。

六年坚守,爱心服务成常态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为户外劳动者提供爱心服务,这家餐饮店已坚持了整整6年。

“我们店自2016年开业起,就欢迎环卫工人进来接热水、歇歇脚。”刘洋回忆道,“2019年腊八节,我们特意熬制腊八粥、蒸好包子,到东阿阿胶城西广场分发给环卫工人和其他户外劳动者。”

刘洋清楚地记得,那天特别冷,有好几百人来领腊八粥和包子。从那时起,店里便将“随时进店休息、充电、喝水、免费喝粥”定为常态服务。

店长侯东梅对服务内容如数家珍:“目前我们提供免费的姜枣茶、玉米糊、直饮热水,还有微波炉可以热饭。店里营业时间为凌晨5点到晚上8点,户外劳动者随时可以进来歇脚。如今天气转凉,环卫工人清晨清扫完就能进店喝热水暖身。我们能帮上一点忙,让他们舒服一点儿,心里就很欣慰,这也是我们应尽的社会责任。”

6年来,“东阿驴肉包”餐饮店用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包子、一处歇脚地,持续满足劳动者需求,让“爱心驿站”成为群众看得见、用得着、信得过的温暖港湾。

“我们希望把这件事长期做下去,用最真诚的服务,温暖每一位走进店里的人。”刘洋的话语朴实而坚定。

2025-10-16 东阿驴肉包子铺: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313.html 1 小小爱心餐,温暖一座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