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社会·公益广告
放大+  缩小-   默认o

胡芝芹:退休愈品书韵长

胡芝芹近几年写下的阅读笔记

胡芝芹在阅读

文/图 本报记者 崔淑静

“离开耕耘多年的三尺讲台,生活不再是家和单位两点一线,但我一点儿也没有感到失落。因为我知道,书籍这位老朋友会一直陪伴着我,未来的生活依然充满希望。”10月19日,家住临清市城区鸿基古楼小区、去年从临清市丕介中学退休的生物教师胡芝芹说。

渐次抵达的三重阅读境界

每日清晨健身归来,简单吃过早餐后,胡芝芹便会静静地坐在窗前读一会儿书。当天若没有其他安排,她就会到临清市图书馆阅读报刊、整理阅读笔记。夜晚,收拾完家务,万籁俱寂之时,伴一盏台灯,她会继续畅游于书海,或端坐于电脑前,整理文思、抒发感怀,写下自己的心声。

胡芝芹说,自己自幼喜爱阅读,书籍作为良师益友,在她的人生道路上起着指引人生航向、塑造精神世界的作用。胡芝芹大学时,学的是生物教育专业,毕业之后成为一名教师,承担过英语和生物两门学科的教学任务。工作中,她受益于常年积累的文学素养,又持续不断地阅读教育类书籍汲取理论知识,并结合日常教学,写下十几篇教学心得与教育理论文章,还编写了总计100多万字的教学辅导资料,被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学习期刊刊用。此外,她还在工作间隙,写下数十篇新闻稿件,发表在市级报刊上。

退休前几年,教学任务有所减轻,埋藏于心底多年的文学梦想开始萌发,胡芝芹将阅读书目范围不断扩大。“年少时,读书恰似‘走马观花’,往往只是被热闹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却忽略了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核;工作之后,‘开卷有益’成了我的阅读准则,那些专业性强的书籍,如《教育心理学》《课堂管理技巧》等成了我的案头专宠,阅读是为了提升教学能力以及与学生的沟通技巧;退休后,时间更充裕了,我开始进行沉浸式阅读,和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尝试与一本本书籍达成灵魂的共振。可以说,这三种不同的阅读方式,串联起我人生中渐次抵达的阅读境界。”胡芝芹说。

以文字定格思想光芒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每本书,胡芝芹开启了阅读记录模式。每次读完一本书,她都会在笔记本上认真地写下阅读时间、作者、内容简介,剖析主要人物的命运,并留下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的评价。意犹未尽时,她还会大胆地改写人物命运,写下自己心目中的“哈姆雷特”。几年时间,她已写满十大本所读书目的故事梗概及阅读随笔。

“在阅读各类书籍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意识到,写作,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人,好比一台机器,有输入更要有输出,才能创造价值。”随着阅读量的积累,胡芝芹开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诉诸于笔端。她书写少年往事,唤醒人们潜藏于内心的浓浓乡愁,引导人们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她描绘大自然的瑰丽与神奇,让读者在陶冶性情之余,更生发出对天地万物的敬畏之心;此外,她还踊跃参与各类征文活动,不遗余力地推介聊城风物,用文字为家乡的文化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近三年,她已在《聊城日报》《聊城晚报》《中国应急管理报》等报刊发表文章40余篇,并在各种征文比赛中多次获奖。

“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心中埋下阅读的种子,无论何时,它终会发芽。而我们,也终将收获属于自己的精神养分和丰盈的心灵。退休生活是崭新乐章的开篇,我相信,它会因不间断地阅读、写作而无比丰盈、辽阔且斑斓!“采访最后,胡芝芹满怀信心地说。

2025-10-24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729.html 1 胡芝芹:退休愈品书韵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