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  缩小-   默认o

上门喂宠:一场对“毛孩子”的爱心奔赴

杨雅昕带比熊“艾娃”在户外活动

两姐妹与比熊“艾娃”互动

杨雅昕为比熊“艾娃”喂食

文/图 本报记者 张承斌 张新建

10月23日下午,秋阳透过市城区观品一澜小区的林荫道,洒下斑驳的光影。记者见到杨雅昕时,她正牵着一只圆滚滚的白色比熊犬散步。小狗名叫“艾娃”,3岁的它活泼好动,时不时蹭蹭杨雅昕的手心,惹人怜爱。“这是客户委托照顾的‘毛孩子’,每天按时来遛它,回家还会给它擦脚、喂食。”杨雅昕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陪艾娃在草坪上玩耍——这样的画面,是她和双胞胎妹妹杨宇昕两年来的常态。她们用脚步丈量着城市的街巷,也用爱心守护着一个个“毛孩子”的安康。

缘起

家成了“动物园”,爱心悄然生根

“俺妈总开玩笑说:‘闺女,咱家都快成动物园了,以后来人得收门票!’”提起家里的“毛孩子”,杨宇昕的脸上满是笑意。她们家中养着2只金毛犬、1只田园犬,还有11只猫咪——这14个小生命构成了一个热闹的“小天地”。而这些猫咪,都是姐妹俩几年间“捡”回来的流浪猫。

“第一次遇到流浪猫,是我遛狗的时候。”杨宇昕回忆道,当时自家小狗突然对着灌木丛狂叫,她凑近一看,才发现里面藏着一只巴掌大的小猫,“浑身脏兮兮的,眼睛还没完全睁开,这么小的猫在野外根本活不下去,送出去也没人要,我就干脆把它抱回了家。”从那以后,姐妹俩就成了流浪猫的“守护者”。有一次,她们在小区附近遇到一只大橘白,杨宇昕随口喊了声“咪咪”,小猫竟立刻摇着尾巴跑过来,“我们正好带了猫粮,喂了之后它就一直跟着我们走,找了好几天它的主人,也没找到,最后只好带回家。”后来,朋友家不想养的猫、路边遇到的流浪猫,只要没人照顾,姐妹俩都会接过来。久而久之,家里的猫咪数量越来越多,成了她们心头的牵挂。

这份对小动物的热爱,如同一颗种子,在姐妹俩心中悄然生根发芽。“我们从小就喜欢小动物,看到它们受伤或者没人管,总忍不住想帮助它们。”杨雅昕说,家里的14只“毛孩子”,每一只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照顾它们的日子虽然忙碌,却非常治愈,“看着它们从怯生生的样子,变成在家里肆意撒娇的模样,就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正是这份深植于心的爱,为她们后来走上上门喂宠之路,埋下了伏笔。

深耕

从“帮忙照护”到专业服务

“最开始就是帮朋友的忙。”杨雅昕坦言,因为家里养狗,姐妹俩经常在小区遛狗,认识了不少养宠物的朋友。有时候朋友临时出门,宠物没人照顾,送到宠物店又担心不适应,就会找姐妹俩帮忙照看,事后想给报酬,却都被她们婉拒了。“都是朋友,帮忙照看一下而已,哪能收钱。”

时间一长,朋友们过意不去,有人提议:“你们这么喜欢动物又细心,不如试试上门喂宠,大城市早就有这行业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姐妹俩上网查询后发现,上门喂宠确实是一个成熟的服务领域,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让更多“毛孩子”在主人不在家时得到妥善照顾。就这样,她们靠熟人推荐,并在微信、抖音等平台发布服务信息,很快接到第一单。慢慢地,她们的业务量稳步增长,不知不觉已持续两年。

“寒暑假和春节是高峰期,每天能接十单左右;平时清闲时,每个月也有近10单。”杨雅昕介绍,她们的服务对象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养宠物的多,工作忙碌或者过节返乡时,都需要有人帮忙照看。”为了兼顾服务和生活,姐妹俩把工作节奏安排得井井有条——利用上班前、下班后和周末的闲暇时间上门,还专门用“时光序”微信小程序记录服务时间,“不同的宠物用不同颜色标记,完成服务后签到,避免遗漏。”

宠物服务难免有风险,姐妹俩早已练就了一套“服务准则”:接单前必须查看客户的狗证、猫证和宠物免疫证,证件不全不接单;烈性犬如狼青、马犬等,一律不接。服务前,她们还会和客户通过腾讯电子签签订《宠物上门喂养服务协议》,明确双方义务:主人要告知宠物身体状况、备好宠物粮、确保房屋严密防止宠物逃脱;姐妹俩则要做好上门消毒,佩戴一次性口罩和鞋套,严格按要求喂食、换水。“客户家里可以只开放客厅和厨房,其他房间锁上就行。”杨雅昕说,为了让主人放心,她们还会建议客户安装监控,“没有监控的话,我们就多拍视频发给客户,从进门到离开,让他们随时能看到宠物的情况。”

在服务上,姐妹俩更是细致入微。她们深知猫与狗习性不同,服务内容便各有侧重:上门喂猫要清洁食具、添粮换水、铲屎添砂,还要陪猫咪玩一会儿,顺便检查其健康状况和家里环境;上门喂狗则多了更换尿垫和户外遛狗的环节。“猫咪警惕性高,得花时间跟它熟悉。”杨雅昕笑着说,有时候为了让猫咪放下戒备,她会蹲在地上慢慢喂零食,轻轻抚摸它的后背,“等它愿意蹭你了,就说明它信任你了。”

面对日益增多的从业者,姐妹俩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现在有的大学生也兼职上门喂宠,价格可能低一些,但我们不降价,高峰期也不涨价。”杨宇昕说,她们更看重服务质量,“只要用心做好服务,让客户放心、让‘毛孩子’舒服,大家自然会认可我们。”

展望

筹建寄养园,让爱有更广阔的天地

“做这行一点儿都不觉得累,反而特别开心。”杨宇昕说,两年的上门喂宠经历,让她们认识了更多喜欢宠物的朋友,也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毛孩子”——黏人的布偶猫、调皮的柯基犬、会“握手”的金毛……“每一只都很可爱,看到它们健康快乐,我们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这份对行业的热爱,也让姐妹俩有了更长远的规划。如今,她们正在聊城郊外寻找合适的场地,计划打造一个专属“毛孩子”的寄养园。“现在上门喂宠是在宠物自己家,要是主人出门时间长,或者想让宠物多活动,寄养园就能派上用场了。”杨雅昕描绘着寄养园的蓝图,要有宽敞的活动区域,让狗狗能自由奔跑,猫咪能爬架玩耍;还要提供宠物洗护、剪毛、美容等多元化服务,“让‘毛孩子们’在这里不仅能得到照顾,还能享受更多乐趣。”

谈及未来,杨宇昕的眼神里满是期待:“因为热爱,所以想做得更好。我们就是希望能给更多‘毛孩子’带去关爱,也让更多宠物主人能放心出门。”她们的职业虽然平凡,却带着温暖的力量。她们用爱心搭建起人与宠物之间的信任桥梁,用专业守护着“毛孩子”的幸福,让这份充满爱的事业,在时光里绽放出更动人的光彩。

2025-10-27 2 2 聊城晚报 content_77779.html 1 上门喂宠:一场对“毛孩子”的爱心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