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生活,方见教育本真
□ 李丽
近日,位于河南商丘的一所村办幼儿园凭“硬核”体能课引发广泛关注。校园里,户外活动场像个“练兵场”,孩子们跑跳攀爬、活力满满。不少网友喊话“全国推广”,称赞“这才是幼儿园该有的样子”,甚至有上千名外省家长咨询入学事宜。
真正的教育不在精致的课件里,而在热气腾腾的生活中。这所普通的村办幼儿园之所以引发这么多人共鸣,是因为它让我们看到,幼儿教育不是关在教室里学写字算数,而是回到阳光下、回到生活中。操场上,孩子们可以完成独木桥快跑、连续越过跳箱、在单杠上旋转等动作,大班的孩子还能完成1.3米跳马;课堂上,食育课程让孩子们化身“小厨师”,亲自体验擀面条、包饺子、包包子,甚至尝试蒸菜、炒菜。此外,幼儿园还打造了农场耕种、动物观察等自然教育场景。这所幼儿园,让孩子在自然观察和互动游戏中去认识世界,这恰恰契合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更有意义的是,这种教育模式实现了“体”与“心”的协同发展。每天一小时的体能训练,不仅让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动作的协调性,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而通过生活教育——让孩子们亲手劳作、亲身体验,在动手中不仅能增长技能,更能收获解决问题的智慧和面对困难的勇气。这种推动身体和心灵一起成长的教育,是知识灌输型教育所难以企及的。
对这所幼儿园教育方式的推崇,其实也反映了很多家长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报班;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被关在屋里,成了经不起风雨的“脆皮娃”。这所幼儿园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然而,满足家长的这份期待不但需要教育者的勇气,更需要全社会的智慧和担当。教育部门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更多幼儿园开发适合幼儿的户外活动课程;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理解生活教育的核心要义,避免形式化的生搬硬套;家长们也要努力放下焦虑,给孩子留出成长的空间。
希望这样充满活力的童年,不只存在于热搜上,更能成为每个孩子的日常。毕竟,今天在操场上奔跑的孩子,正是明天社会的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