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遇疫情 网上把案结

■ 本报通讯员 王希玉 孙青霞

“谢谢孙法官,没想到我没到过法院,没见过法官,这么快就收到了执行款。”4月8日下午,当事人李某在收到执行案款后向东昌府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打电话表示感谢。

2021年7月,李某购买聊城市杨某的轿车一辆,后因车辆质量问题与杨某发生纠纷并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后,杨某没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今年2月10日,身在滨州的李某通过山东法院电子诉讼服务平台向东昌府区人民法院上传材料,申请对杨某强制执行。

执行立案后不久,聊城市出现新冠肺炎疫情,外出办案受阻。于是,东昌府区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利用线上财产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杨某名下的财产进行网上查询。通过查询得知,杨某名下银行账户、微信、支付宝等并无财产可供执行,但执行法官仍将杨某名下的所有微信及个别有余额可能在使用的银行账户、支付宝予以冻结。

执行法官冻结被执行人杨某的微信、支付宝和银行卡后,又多次给杨某做工作让其尽快支付案款。杨某口头答应却并不付诸行动,直至后来拒接执行法官的电话。面对执行受阻,执行法官对着电话机发愁时,脑海里一道灵光闪现:“拍卖手机号!”杨某的手机尾号是4个6,网络拍卖的钱应该足够执行案款。为给杨某施加压力,执行法官制作了一份预拍卖手机号执行告知书电子送达给杨某。

迫于压力,被执行人杨某主动打电话给执行法官,想与申请人达成和解。执行法官通过电话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和解意见,杨某遂将案款转至法院“一案一户”专用账户。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将执行案款通过线上操作汇入申请人名下的银行账户。

2022-04-21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0648.html 1 执行遇疫情 网上把案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