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了“基层帮” 田间牧歌扬
■ 本报通讯员 商贺 张珂
“俺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设施建好了,现在臭味儿没有了,粪便发酵后还能用作肥料。”4月28日,在阳谷县阎楼镇周庄村,听说“牧歌基层帮”来村里进行技术指导,养猪专业户周东广一大早就在家门口等着。
“畜禽粪肥发酵周期和温度有关系。一般周期是20到30天,温度55摄氏度以上,这种粪肥发酵15天就可以了,发酵时要覆膜,这样可以加快发酵,也可以防臭。”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阳谷畜牧兽医中心)生产科副科长刘传波说。
短短一周,阳谷县“牧歌基层帮”技术队伍走遍了全县150个村庄和 182家养殖场。“带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责任告知书、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指导意见等明白纸走村入户,既能普及政策,又能面对面答疑。”阳谷畜牧兽医中心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科科长刘来可介绍。
为充分发挥畜牧兽医人才优势,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阳谷畜牧兽医中心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打造“优质、安全、绿色、智慧”畜牧,组织中级以上职称的党员干部和服务人员组建了“牧歌基层帮”技术队伍,对全县2640户专业养殖户、182家规模养殖场实行“一人一场”的技术帮扶指导。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牧歌基层帮”深入养殖场,引导企业提前储备养殖用药、用料,提升原料供应保障能力,避免养殖场户因“断粮”而影响生产和供给。
“在‘牧歌基层帮’的指导下,我们新好农牧投资6000万元,新建污水处理厂和粪肥发酵罐,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成达到灌溉标准的水源以及生物肥直接还田,形成零外排的养殖新模式。”新好农牧负责人陈超说。
“我们创新开办了‘畜牧大讲堂’,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实现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能力的提升。”阳谷畜牧兽医中心主任王庆彬说,“我们将继续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等各项工作,加快实现畜牧业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