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市发布“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
本报讯 (记者 林金彦) 5月16日,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印发了《聊城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市将重点实施金融塑强工程、金融赋能工程、金融安全工程,持续推进我市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过去五年,我市金融业提质增效、跨越发展,全市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5.83亿元,“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7.63%;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366.3亿元,贷款余额2885.8亿元,分别是2015年末的1.7倍和1.5倍;全市实现保费收入129.12亿元,是2015年的1.73倍,保险赔付支出39.91亿元;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达到5家,总市值达到718亿元;2020年全市实现直接融资额169.16亿元,是2015年的1.9倍。
《规划》明确指出,我市金融业发展要以坚持党管金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坚持服务重大战略、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坚持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等6项基本原则为指导思想,并提出了我市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内容包括:2025年底,力争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力争银行存款余额、贷款余额分别突破6700亿元和4500亿元;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机构、地方新型金融组织等20家以上,农商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规模实力显著增强;制造业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农村金融、绿色金融、文旅金融、康养金融等实现精准化、特色化发展;全市省级上市后备资源库重点企业增加到50家以上,力争上市公司数量5年翻番等。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聚焦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金融塑强工程,塑强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产业数字化能力、直接融资功能、地方金融创新品牌,推动金融产业做大做强;聚焦区域高质量发展,实施金融赋能工程,构建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新格局、培育金融支持科创发展新动能、建设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高地、打造金融支持普惠小微服务新样板、推进“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新实践、探索金融支持文旅康养新路径、形成金融支持重点项目融资新生态,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区域金融环境,实施金融安全工程,严守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健全完善金融监测预警机制、稳妥防范处置突出风险点、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开创我市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