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莫怨东风当自嗟 不做红楼梦中人

——聚焦高中更换新教材后的首次高考

■ 本报记者 刘敏

6月8日16时40分,随着外语考试的结束,我省夏季高考3门国家统一考试科目全部考完。

从考生的反映看,今年高考考题很难,甚至有网友戏称:“今年数学出卷思路是文科生当理科生,理科生当华罗庚。”

因2022年高考是高中更换新教材后的首次高考,不少人质疑新教材与新高考的适配性是否合理。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

语文更加注重群文阅读

对其他学科辐射影响大

聊城一中新校区高二语文备课组长张立印对今年的高考十分关注。

张立印介绍,语文教材一些篇章选文发生了变化,现在更加注重群文阅读。现在的教材中,专门有一个单元是整本书阅读。比如,高一上学期是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下学期读的就是《红楼梦》。

群文阅读就是在较短的单位时间内,针对一个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

“把写作手法比较类似或主题比较接近的一组文章放在一起,然后让学生去总结。”张立印认为,群文阅读相当于比较阅读。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思想上就会有碰撞和发现。

张立印认为,现在语文学科不仅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更加强调语文作为一种基础性学科,对于其他学科的辐射性影响。

“比如物理、数学等科目,给考生的题干文字信息量都特别大,政治、历史、地理更是如此。”张立印表示,新教材、新高考,考试命题越来越灵活,现在无论是哪一科都是情境化命题。

情境化命题,就是把问题融入学生熟悉的情境中,让学生通过提取、理解和分析情境中的相关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原来,直接让学生填上句或下句,现在基本是给出一个语境,让考生填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张立印认为,这种考查方式,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不过,无论高考怎么变,高考试题强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和指导教学的作用不会改变。

注重考查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必须改革

6月7日下午,数学考试结束后,考生纷纷表示题目比较难。

其中,新高考Ⅰ卷第22题重视基于数学素养的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数学知识层面、数学能力层面和创新思维层面都有所体现,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

8日晚,聊城三中副校长王永辉着手做了一下这道题。他感觉,这道题虽有一定难度,但并不会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王永辉认为,新高考加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求学生学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要举一反三,主动进行探究和深层次学习,而不是把精力放在解题技巧上。

这就要求,学校教学要注重作业题、练习题减量提质,减少“机械刷题”。

“如果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变,还像以前一样搞题海战术肯定不行。”王永辉指出,“机械刷题”只会让学生遇到新题就慌,不会分析、不会思考。实际上,真正读懂题目以后,今年这套数学题,并不像学生反映的那么难。

王永辉说:“学生喊难,从根本上说,还是学生的能力不够,学习不够灵活。”

课堂教学必须得改的原因也在此,老师要教给学生数学的思维和能力。

英语考试结束后,几位学生向聊城三中高三英语教学组组长曹雪珍反映感觉考得还可以。虽然还没看过试卷,但曹雪珍可以肯定的是,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现在更注重考查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

曹雪珍表示,2022年高考命题在教考衔接上的巧思,印证了“双减”政策下,靠“刷题”获得高分的时代即将告终。与此相适应,我们应重新思考体育、美育、劳育及德育课程的定位及教学方式,并借力“双减”扭转过去一些不正确的做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022-06-10 ——聚焦高中更换新教材后的首次高考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13238.html 1 莫怨东风当自嗟 不做红楼梦中人 /enpproperty-->